6、网络时代,信息思想战已成大国博弈主战样式
二战结束70年间,美国和西方从机械化到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完成社会形态的进化。美国的国家权力形态,也由冷战时的电子化同步升级为网络化“版本”,其发动战争的观念和样式也随之发生质变。那些没有及时察觉这一战争特性变化的国家,很快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在1991年被信息化武器杀死的伊拉克“军事遗体”旁边,躺着的是2010年被“茉莉花革命”击倒的突尼斯。美国媒体称“它立即创造了历史——突尼斯成为阿拉伯世界首个通过公民暴动推翻其领导人的国家,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网民,这依赖于突尼斯先进的现代通讯基础建设、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移动网络的数字化”。这“是一个网络攻击性行为上升至多形态战争层级的例子”。
从1991年的“沙漠风暴”到2011年的“网络风暴”——网民暴动成功推翻国家政权的背后,是世界进入网络时代后,战争形态从战场信息化到社会网络化的巨大变迁。
2001年,美国战略司令部从佛罗里达的地下指挥室随心所欲地指挥阿富汗山区的无人机攻击塔利班藏身的山洞;2011年,通过网络的无形手,西方国家已经可以轻易操纵中东一些国家的民众起来武装反对他们的政府。这种策动别国民众攻击自己政府,并同时通过强势经济工具绞杀对手的战争,让那些按照以往军事教科书准备以军队对军队进行战争的人又一次不知所措。
持续发生着的“颜色革命”不仅是政治危机,还是永远变化着的现代战争的最新轮廓。
在这种新型战争中,传统陆海空军的坦克、飞机、导弹成为最后出场的演员。正如波兰骑兵在德军排山倒海的坦克集群面前仍不肯丢掉心爱的马刀一样,摸惯了钢枪的军人们也很难说服自己——战略性大战场已到了虚拟网电空间。而网电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开辟,使国家传统的地理和物理边界名存实亡,思想战线心理攻防如火如荼,战争意识形态化和意识形态战争化趋势明显。残酷的历史和现实表明,在剧烈的时代变化中,那些思维落后、反应迟钝的民族和国家,将像悲惨的印第安人和晚清中国一样又一次面临生存危机。
大约与美国战略东移,中东、中亚颜色革命相同步,中国网络上连续发生多起恶意攻击新中国开国领袖、丑化新中国道德楷模和军队英雄,篡改、虚无中共历史,围攻宣传正能量的军事专家和社会人士等众多恶性事件。一些外资控制的商业网站以无中生有、断章取义、移花接木、借刀杀人等手法兴风作浪;一批肩负颠覆中国战略使命的“第五纵队”以各种掩护身份啸聚网络。二者以不断推陈出新的新媒体技术形式和极具迷惑性的“战术”手段互相配合、遥相呼应。敌对势力通过专门塑造英雄的文化公司,把自己的英雄传播到全世界,培育西方崇拜;同时却不遗余力地抹黑对方的英雄,并以各种方式鼓励“东方叛徒”揭露自己民族的丑陋,摧毁自己国家的英雄群体,以毁灭目标国家青少年的道德人心……种种迹象预示,网络时代攻心为上的新型战争已经兵临中国城下,而有关部门尚未完全将这些“以键代剑”的敌人套进准星。那些还在故纸堆里和历史的幻觉中沉湎于“联合作战”和超视距攻击的职业军人们,已经到了更新战争知识系统的时候了。
习主席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当今时代的基本特点。今天中国无论军人还是民众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我军士兵则主要是使用网络、微信的一代青年。由于曾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国内互联网的疏于管理,敌对势力和负能量利用这一大众信息管道对我国青年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思想侵蚀和舆论轰炸。如果不能加紧治理这一混乱局面,后果将难以设想。借鉴主要战略对手的做法,我们在加强传统军事体系建设的同时,应该与国家相关部门共同构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战略,实施国家战略层面上的网络意识形态攻防战。打赢网络时代的新型战争,已是当务之急。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战争形态。由于昧于世界大势,19、20世纪的中国几乎是世界所有新型战争的试验场,让中华民族付出了惨重牺牲。21世纪的中国不能重演历史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