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国防教育网>>热点
从文化层面反思大国军事兴衰:思想要走在战争前面

3、技术推动时代进步,思想则引领时代发展。思想的产生首先需要有一批“仰望星空”的人

晚清中国GDP约占世界1/3,人口、兵员数量为世界之最,并一度购得大量先进武器且开始改革开放,但空有纵横世界的物质力量,最终只留下一句“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

大清国与同时代大国的差距看起来似乎是在技术形态上,但其本质却在战略思维层面。

号称“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同时代的美国国务卿西华德已开始实施“太平洋商业帝国战略”,预见到绕着地球不同方向扩张的美国和俄罗斯,未来将在中国“相撞”。魏源看到的是眼前别国的坚船利炮,而西华德看到的则是世界大舞台上美国的百年未来。

晚清中国与初兴美国后来的发展曲线,其实就是两个国家战略家的视线。晚清奕和李鸿章等洋务运动的操盘手,念叨的是“外需和戎,内需变法”,而同时代的西奥多·罗斯福却看到“商业主义只是民族伟业的必要组成部分之一”“没有哪个国家是纯粹靠物质繁荣而真正强大的”“如果我们要成为真正伟大的民族,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在国际事务中起巨大的作用”。

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百年内,中国被肢解成碎片,无数战争发生在本土;而美国独立之后本土只发生过两次内外战争,其余战争全部是在国外进行。中国千余年财富积累被掠夺一空,美国却积攒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帝国的财富基础。这是双方战略能力直接导致的结果。

没有正确战略思想的引领,国家建设就容易步入盲人摸象的状态。由于没有洞察到19世纪世界正处于军事帝国主义的时代特点,晚清中国因此没有及时吸纳世界核心技术和先进制度,以用于激活国力、焕发民志,进而争天下、开太平。一场攸关国家命运的大变革,最后竟演变为官员贪污、全民腐败、“上下交征利”和外部大哄抢的闹剧。

晚清时期国家战略迷失,与此相应的军事变革更不得要领。当时最大的军事决策失误是配备重巡洋舰却不赋予其远程打击宿敌、驱逐外敌、夺取势力范围的战略任务。尽管这中间日本一再挑衅、英法屡次寻衅送来机遇,但大清国主政者却只把昂贵的军舰当唬人的道具和自娱的玩具。若只为防御外敌入侵本土,何不在沿海大修铁路?一来发展沿海经济,二来提高陆军机动能力,一如革故鼎新后的新普鲁士军队。国家战略与军事战略相脱节和错位,该建陆军却大买军舰,海军该主动出击消除外患却蜗居本土港口坐待小敌聚歼。大清国国民用血汗兑换白银,换来的铁甲舰却变成废铁堆,令人扼腕!

清朝统治者仅满足于“贪图自己疆域内的安宁享乐”,致使本来可以争衡世界、捍卫地区和平的国家力量,就像地下的矿藏一样被深埋、被沉睡、被闲置、被荒废,最后被抢夺。

思想是一个民族真正的质量,对战略家的态度则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眼光。英国国王重用海盗德雷克开世界海军之先河,奠定日不落帝国之根基;美国总统重用马汉,战略红利享用至今。19世纪前后,世界处于“战国时代”,整个西方如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一样,大批涌现世界级的哲学家、战略家,而无知加傲慢、懦弱且贪婪的晚清统治者,在政权和社会的各个角落都挤满了腐败,却不能给微乎其微的战略家和忧国忧民者以容身之地,败亦属当然。

技术推动时代进步,思想则引领时代发展。思想的产生首先需要有一批“仰望星空”的人,以先进的战略思维先行一步,在时代的前面趟开传统观念的雷区,开辟通往胜利的道路。

习主席强调,“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中国军队需要大批具有爱国心和荣誉感,有血性、有担当的青年将领,更需要战略家催开军事理论的创新之花。普鲁士军队的再生和晚清的冥顽不化,对今天人民军队正在大力开展的反腐行动提供了不同方位的参照。除贪官,更要扫腐气、育新人,为中国的克劳塞维茨们创造合适的成长环境和建功条件。

来源: 解放军报  编辑: 蔡励敏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