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国防教育网>>热点
一带一路:连通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大战略
任天佑
 
    习主席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国际秩序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近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一带一路”战略再次成为社会瞩目的热门话题。为帮助官兵深入理解“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记者采访了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主任任天佑。

“一带一路”是造福中国人民和沿线各国人民的共同事业

记者:“一带一路”战略自2013年提出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为什么这一战略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任天佑:2013年9月和10月,习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期间首次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发展战略。这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指三条线路: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指两条线路:从中国沿海港口经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经过南海,到南太平洋。“一带一路”涉及65个国家,总人口约44亿,占全世界人口的63%,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占全球的29%。无论从经济规模、人口数量,还是从发展潜力、市场空间,都具有全球性意义,都是史无前例的。

“一带一路”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造福中国人民和沿线各国人民的共同事业。

对中国来说,当前,既面临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全球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世界贸易持续低迷等外部环境考验,又面临着国内经济发展处于深度调整期,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资本和产能过剩,对外开放东快西慢、海强陆弱等现实考验。“一带一路”的实施,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既有助于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的腹地,也可以激活内陆和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同时“一带一路”以陆上和海上经济合作走廊为依托,贯穿欧亚大陆,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将建成世界跨度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新兴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对沿线国家来说,各国都面临着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的强劲需求,“一带一路”的实施将从基础设施到金融服务等各方面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大大推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激活经济发展动力,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从而造福沿线各国人民。因此,“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独角戏”,而是沿线国家的“大合唱”,开启了互补互利互惠新的机遇之窗。

“一带一路”是中国践行合作共赢理念的重要战略举措

记者:中国首倡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一带一路”是否可以说是对中国一贯倡导的合作共赢理念的深化和体现呢?

任天佑:是的。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我们国家立足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也是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一带一路”战略源于古老的丝绸之路,蕴含着中华文化和平、和睦、和谐的价值追求,也是基于中国自身发展历程的历史启示。“一带一路”是中国着眼未来打造的国家大战略。

首先,它突破了传统大国依靠经济殖民、文化殖民而崛起的陈旧逻辑。当今中国走的是和平崛起的新型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从根本上摒弃了西方国家“国强必霸”的老路。“一带一路”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共赢、一起发展、共享红利、共同繁荣的倡议书和路线图。

其次,它突破了对抗性思维、零和博弈思维。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是开放的、包容的、建设性的,既不划圈子,也不是对抗性、排他性的。它强调与现有机制、体系的融合和衔接,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推动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第三,它突破了传统的开放合作模式。“一带一路”不再是把资金引进来、产品卖出去,或者对外办工厂、卖产品等单一的对外开放模式,而是着眼于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与各国发展战略相衔接,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的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让各国人民共享更高质量发展的红利、共享安宁富裕的生活。所以,中国合作共赢的理念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和理解,不久以前50多个国家积极申请成为亚投行创始国就是生动的注释。

来源: 解放军报  编辑: 刘雅琼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