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井民兵应急连感人故事家家颂、级级赞,军民融合得到深度发展
沙井民兵正在进行维稳训练。
红色土壤润蚝乡,拥军爱民筑新城。“治安小虎队,街道雷锋兵”“沙井人民的守护神”“特区好民兵,时代好楷模”“新时期南京路上好八连”“全国民兵工作先进单位”……这是沙井民兵应急连多年来为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保驾护航而获的“点赞”。
1991年成立的沙井民兵应急连,是深圳市最早组建的街道民兵应急分队之一,是宝安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沙井民兵曾受到毛主席接见。2011年,时任沙井街道武装部部长刘亚飘又受到时任军委主席胡锦涛、军委副主席习近平的接见。从最初的20多名队员“并肩作战”到如今的“硕果累累”,它何以让光荣历史炳千秋、红色基因代代传?又如何在新形势下引导队员争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国防后备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动践行强军目标在基层落地生根?
走进沙井民兵应急连,从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我们发现了它让优良革命传统人人夸、让“特区好民兵,时代好楷模”家家颂、让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级级赞的五个“传家宝”——凝聚力、听党指挥、奉献精神、战斗力、爱老百姓。
30公里拉练 女民兵誓不掉队彰显凝聚力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统一穿着迷彩服,头戴钢盔,负重20公斤,喊着响亮的口号……这是沙井街道民兵应急连百余名队员在进行2015年的开年第一练,百余名队员耗时7小时徒步行军30公里,并进行处置“突发事件”等10个内容的训练。
“看,还有个女的。”队伍中一位斯斯文文的女孩引起了路人的注意。她叫刘娟娟,2013年进入应急连成为一名民兵。“我把它作为一项需集体完成的‘军事任务’,不能因我的性别而搞特殊。”带着这样的信念,刘娟娟和队员们一起开始了30公里野营拉练。刚开始的路,刘娟娟走得比较顺畅,没觉有多吃力。中午吃过午餐后继续“赶路”,她慢慢感受到了食困和“长途跋涉”带来的乏力感。但让她感到温暖的是,同行的队员们一路上不停地鼓励她,让她坚定“终点就在前方”。
连队指导员罗文斌回忆说,拉练途中连队干事还在中午短暂休息期间,当着队员的面表扬刘娟娟,叮嘱大家继续鼓励和帮助她。“不能拖集体后腿,不能掉队。”刘娟娟质朴的话展现出“特区民兵”的血性本色。
她的“事迹”成为连队“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的集体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罗文斌介绍说,除了野营拉练外,这种凝聚力也还得益于连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文体活动的常态化。在应急连的学习室,“政治教育笔记本”和“心得体会本”上“记录”着队员们思想的进步与团结。演讲比赛、拔河比赛、登山等文体活动营造出严肃紧张、团结活泼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