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山火
争分夺秒“搏斗”表现过硬战斗力
2003年10月28日下午2时许,大王墓利民煤气站后山起火,熊熊烈火从山上直接往山脚扑下来,火场面积多达两百多亩,随时有可能危及山下的煤气站,后果将不堪设想。
时任沙井街道党工委委员、武装部部长的刘亚飘立即带领队员们迅速赶到现场。他们挥舞镰刀,劈木斩草开道,直奔山火。大家心比火急,在冲向火场的过程中衣服被刮破,身上、脸上都被刮得鲜血淋淋,到处是伤。在劈木斩草的过程中还不小心捅到了马蜂窝,队员们的脸、脖子、手等被毒刺蜇后肿得像块面包,但是大家都顾不上疼痛。队员黄燕军在被蜇成重伤的情况下忍住巨痛继续战斗,终因蜂毒发作昏倒在地。队员们将他抬下山,送上停在山下的120救护车,醒了之后他又赶到山上救火;队员陈连的一只眼睛被蜇后,肿得看不见路,他仍然不肯下山救治。全体队员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奋不顾身与火魔搏斗,经受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直到第二天凌晨终将山火扑灭。
沙井民兵应急连有一份特别的收藏品,一个刘亚飘曾戴过的头盔。上面有三个子弹洞口,被大家戏称“保命帽”。“一次协助警方抓捕抢劫分子时,我被持枪的歹徒伏击,三颗子弹穿过头盔,幸好没有打到脑袋。”刘亚飘说,沙井民兵时刻保持临战状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在急难险重和突发事件面前挺身而出,不怕流血牺牲。
春运执勤
两个苹果“传递”军民鱼水情
今年春节,沙井新桥客运站人头涌动。沙井民兵应急连的队员们分工协作,有的帮搬行李,有的分流旅客。一位前往广西玉林的妇女背着孩子,拥挤的人流让孩子哇哇直哭,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她脸上流下。连长赵海走上前去,“你排队,我帮你把孩子抱到候车厅。”妇女用怀疑的眼光盯着赵海,迟迟不肯松手。“相信这位兵哥哥。”旁边的旅客和同在执勤的交警劝这位妇女。妇女半信半疑将孩子交到赵海手上。当她“翻山越岭”似的排完长龙看到早在候车厅等候的孩子时,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她没有多说什么,而是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两个苹果塞到赵海手上。“那两个苹果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认可。”赵海言语间流露出对军民鱼水情的珍惜。
在现代化建设和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这场“战役”中,哪里的群众有需要,队员们就会出现在哪里。作为军民融合的有效组织形式,沙井民兵应急连已成一大“典范”。2014年,沙井民兵应急连成立了“拥政爱民服务队”,这是其服务老百姓的又一创新举措。副连长张文忠说,以往开展服务地点比较分散,而成立“拥政爱民服务队”后,服务更加系统,覆盖面也更加广。队员们深入辖区、敬老院开展爱心活动,走访优抚对象、军烈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今年2月6日,“拥政爱民服务队”走进沙井敬老院,为老人理头发、打扫卫生等。民兵李妃钢给86岁的江奶奶理发,江奶奶对其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要继续发挥服务老百姓的优良传统,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面,不辜负‘特区好民兵,时代好楷模’的赞誉。”张文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