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国防教育网>>热点
用“传家宝”锤炼出特区好民兵、时代好楷模

    一声令下 立即抢险铸牢“听党指挥”军魂

  2011年5月13日凌晨1时左右,宝安正面临大雨倾袭。沙井市民广场骑电动车的一男一女不慎坠入没有任何护栏和照明设施的万丰河中。接到沙井街道办应急指挥中心的指示后,顾不得穿上雨衣,沙井民兵应急连立即召集所有正副班民兵赶赴现场。

  当时,本地民兵麦豪森正在宝安人民医院照顾患急性阑尾炎,且即将进行手术的父亲。接到命令后,麦豪森赶紧将父亲托付给家人便打车赶去现场。

  万丰河大雨来临时水位超过3米,且水流湍急,溺水者估计已被冲往下游。加上万丰河涵洞较多地形复杂,给搜救行动带来困难。为了争取时间,队员们用救生绳连接着彼此,一同钻进下水道进行搜救。尽管里边发出阵阵恶臭,但队员们仍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虽然他们明白在那种情况下两位市民的生还希望已经很小。从万丰河,到步涌路,再到共和路,经历了一天一夜的奋战,最终连队在共和路的一个水闸口找到了那两位青年的尸体。第二天,麦豪森的队员们陪着他一起去医院看望他的父亲。让麦豪森感到欣慰的是,父亲的手术很成功,也理解他的举动。“当时也想不了那么多,既然是一名民兵,就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和所有队员一样,“听党指挥”的军魂意识已经在麦豪森的骨子里留下深刻烙印。

  连队指导员罗广斌说,“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是沙井民兵应急连的工作状态,坚决听党指挥,快和准完成任务是“特区民兵”应有的“军魂风采”。

    16个春节

  毅然坚守诠释特区民兵奉献精神

  “噼里啪啦”家家户户鞭炮声接连响起,预示着大年三十团圆时刻的到来。沙井民兵应急连连长赵海约上一同值班的几位队员,炒了几个简单的小菜,小酌几杯,再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就算是“跨年”了。这样的既定流程,赵海已经连续“体验”过16次了。

  “他有16个春节都没回老家过。”聊到赵海,队友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1999年,来自湖北的赵海进入沙井民兵应急连,2011年担任连长。身为家中独生子,虽平日里也偶尔会回老家看望70多岁的父母,但每年的春节却都无法与他们为伴。“我的父母都很理解我的工作。”家人的支持是赵海的一大动力。

  春节坚守岗位,客运站执勤、路面巡逻、文明劝导,在赵海看来自己做的都是极为“普通”且“应该”做的事情。沙井外来人口多,过年时大多已返乡团聚,大年初一、初二路面上人很少,巡逻的民兵们显得有些“孤独”。但赵海觉得,只要能在这特殊的节日里守护一方安宁,他就会觉得心里很踏实。

  无私奉献的这16年间,让赵海感到尤为欣慰的是,他的一举一动也感染着其他队友,大家在日常服务中诠释奉献精神,被群众称为“时代楷模”。据了解,队员累计无偿献血已达20万毫升,而六日值班、急时应急也成了“常态”。“像扫地一样,天天扫才叫扫。”连队指导员罗广斌这样理解着队员们在和平时代的奉献精神。

来源: 宝安日报  编辑: 刘雅琼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