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国防教育网>>热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抗战精神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是中国人民抵御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武器。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的时候,正是在这种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的鼓舞下,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屈服,而是坚强地挺直脊梁,奋起反抗,殊死抗战。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展现的必胜信念,是赢得对日本侵略者斗争的坚强精神防线,是获取抗战胜利的意志保证。

必胜信念来自对战争形势和敌我实力的科学判断。抗日战争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从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时14年之久。能够在艰难的长期抗战中坚持到底,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对战争形势和中日双方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科学分析,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的全面抗战路线,得益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作战原则,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思想根基、指明了方向。面对错综复杂的战争环境,针对国内产生的“速胜论”和“亡国论”两种思潮,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论持久战》,从分析抗日战争双方特点入手,论证了抗日战争是持久的,预见到日本帝国主义必然要遭到最后的失败,最后胜利必定属于中国。这一科学论断,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增强了人们对抗日战争必然胜利的信心,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重要的思想条件。全国人民坚持全面抗战、团结抗战,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条战线上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不懈抗争。

必胜信念源于坚定不移永不言败的民族自信。抗日战争是一场涉及民族存亡的战争。生存还是毁灭,独立还是亡国,这是对一个民族精神和意志力最为严峻的考验。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扭转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战屡败的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在长期战斗中恢复并坚定了民族自信,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斗争。正是在这种自信的激励与感召下,中华民族才历遭磨难而不衰,久经战乱而不散,饱尝艰辛而不屈,百折不挠,愈挫愈奋。与西方战场反击法西斯相比,中国的抗战时间要持久得多。这个过程,是那样曲折,那样漫长,那样艰苦,超乎常人的想象,这也激发了中国人民对胜利的渴望和自信。日本侵略者虽然能够一时占领神州大片国土,但它绝不可能征服中国人民的意志。中华民族正是凭着坚不可摧的民族自信,赢得了抗战胜利,洗雪了百年国耻,振奋了民族自信。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种自信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影响着整个民族文化和精神活动的走向,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或将来,都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

来源: 解放军报  编辑: 蔡励敏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