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国防教育网>>热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抗战精神

血肉筑长城的民族抗争。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之战。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的工业总产值是中国的4.4倍,日本陆军虽然少于中国,但其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日本海、空军军力则分别是中国的13倍和8倍。如此悬殊的国力军力差距,不仅是日本敢于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资本,也让很多人对中国抗战的前景产生了疑问。尤其是抗战伊始,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绝不可能抵抗得住日本的武力,“抗战简直是发疯”。但中国军队就是在缺衣少食、缺枪少弹的情况下,“扛起土枪土炮,挥动大刀长矛”,以血肉相搏树起坚决抵抗侵略的旗帜,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图谋。在此后的抗战岁月里,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的绝大部分兵力。不论是在抗战的哪一个阶段,不论是敌后战场还是正面战场,广大爱国军民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活剧,涌现出以左权、彭雪枫、杨靖宇、张自忠、佟麟阁,以及狼牙山五壮士、马石山十勇士、刘老庄八十二烈士、四行八百壮士、宝山姚子青营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抗日英烈和英雄集体,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以死报国的气节之魂。

铁肩担道义的民族牺牲。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的正义之战。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民族气节,从一开始就不仅具有救亡图存的民族性质,还具有维护人类正义事业的国际性质。作为参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国之一,中国是亚洲大陆反对日本侵略的主要国家,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的代价也是最大的,仅从1937年7月开始的全国抗战算起,中国军民伤亡总数就达3500万人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人,中国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民族牺牲,不仅对日本法西斯的彻底覆灭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且对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正义与进步的事业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期间所表现出的崇高气节,是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并由此开启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硝烟早已散尽,但精神不灭、气节长存,我们纪念抗战,就是要从那段不屈抗争的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并将其转化成为强军兴军的决心意志和生动实践,转化成为加快推进军事变革的思想共识和实际行动。

来源: 解放军报  编辑: 蔡励敏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