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国防教育网>>热点
老战士纪念馆来了位特别的客人
 
老战士纪念馆里,和风老人专注地听馆长卓振翠讲解。

  和风老人现场题诗一首。

  12岁加入儿童团的他心系老战士

  坐在开往沙井海上田园的车上,和风老人一边翻看着刚从卓振翠手中接过的那本《沂蒙之子》,一边向她细细道来自己的老战士情结。

  此次“旅程”对他而言意义是非凡的,他终于能如愿地去一睹老战士纪念馆的真容,透过一件件实物感受那些硝烟弥漫的革命故事。

  “我并不是一名老战士,但我的血液里同样流淌着革命基因。”这位笔名为“和风”的老人来自河南,已年近80岁高龄,退休前曾做过20多年的工人,也是河南省西华县原曲协主席。从事过多年基层文化研究工作的他对老战士有一种特殊的情怀。

  “我从小就很崇拜革命战士,12岁时是抗战儿童团团员。”1949年9月,刚上初一的他成为了河南日报的一名通讯员。“五月端阳花正红,红旗插在南京城……”这是他为欢呼大军南下写的一支河南坠子。在儿童团的日子里他参加过很多场慰问演出,“那个特殊年代的军民鱼水情是令人一生难忘的。”

  和老的大舅就是一名普通老战士,当年走入战场后便一直“下落不明”。“这样的普通老兵太多了,很多人都是至今无人知晓的,但之前也从未有人去挖掘这些人的故事。”

  和老还给老战士文化的推广提供了一个特别的思路,“可以考虑与快板等文化形式结合起来,说唱出‘老战士的故事’。”“太好了!我也正有此想法呢!”馆长卓振翠有如找到一位“知音”般激动。

  “和老,您还会再来老战士纪念馆吗?”“有很大的可能性。”回来的路上,和老的话明显比去时少了,似乎陷入了沉思。只是在临别前,他再次发出感慨,“这样的革命情怀太难得了。”

  2007年,和风老人和自己的老伴随两个儿子来到宝安生活,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遇见自己的“老战士情结知音”,更想不到能实地参观到以老战士为主题的纪念馆。

来源: 宝安日报  编辑: 蔡励敏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