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国防教育网>>热点
瞄准未来战场树牢战斗力标准

    “一样的手势,竟然出现两样的判读!飞行员误判,战机再次升空的间隔就会被拉长;战机晚几分钟投入二次作战,影响的可能就是一场战斗的胜负。”在对各型直升机指挥手语进行规范统一的同时,这一典型事例也成为该旅战斗力标准大讨论的“焦点话题”:体系作战,环环相扣,每一个战斗岗位、每一次作战行动,都像“一颗马掌钉改变了一场战争结局”中的马掌钉,哪怕是毫厘之差都会导致全盘皆输。

    只有打通走向实战的“最后一公里”,才能赢得决战决胜的“关键下一秒”。面对“短板”决定打赢“空间”、细节决定成败的信息化战场,我们是否拧紧了体系的每根“链条”、踩实了训练场上每一个脚印?一个个发自思想深处的自我拷问,如今正在成为该旅官兵谋打赢、苦练兵的强劲动力──

    子夜时分,战机轰鸣。过去只有在昼间飞的高难战术课目,今年以来他们加大难度强度平移到夜间,甚至是午夜后实施;

    千里机动,马不停蹄。飞行三大队、六大队今年连续参加了3项重大演训任务。任务一结束,他们就直接开展了“补差、补弱、补漏”训练,对薄弱的基础课目进行“回炉”,不给战斗力留“短板”;

    南海之滨,雷霆出击。今年夏天,他们扎扎实实“铆”在海训场,一连创下“某型直升机极限值下超低空火力打击”“夜间某新型武装直升机导弹和火箭尽远攻击”等多个我军陆航史上的“首次”……

    谋打赢的脚步,既有阔步前行,也有千回百转。为了获得突破防空雷达的最佳方法,他们连续两年邀请“对手”防空兵某部过招,不惜千百架次的反复飞行;为了完善各型武器弹药的极限作战数据库,他们对所有武装直升机、近十种航空弹药毁伤机理及效能逐一探索,耗时半年,采集更新试验数据数千组,构建出陆航火力运用模型。

    学会“用数据打仗”,关键时刻才能一招制敌。一次跨区机动演习中,上级临时更改了战场,一下子超出了某型直升机的航程极限值。如果中途着陆加油,势必贻误战机。关键时刻,他们却“成竹在胸”:调整挂载弹药种类数量、增加相应重量的副油箱……“变身”后的战机及时赶到了战场,通过精准点穴一举扭转战局。

    地平线远在天边,起跑线就在脚下。训练场上一幕幕场景、一个个变化,看似静水潜流,实则惊心动魄,这是因为:今天我们每人向前迈出一小步,明天战场上我们就会向着打赢跨出一大步!

来源: 中国军网  编辑: 李俊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