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国防教育网>>热点
瞄准未来战场树牢战斗力标准

    “聚力体系,攥指成拳。”在日趋常态化的多军兵种联训联演、联合课题攻关中,陆航与联合作战体系之间的“路”正在越走越宽。统计表明:仅这两年他们参加带联合背景的演训活动,飞行架次已经超过了以往5年的总和;携手多军兵种、横跨多武器平台的联合战法创新成果,有20余项被全军推广。

    冬日岭南,寒气初现,一场地空协同打击演练却在如火如荼进行。红方两架新型直升机超低空隐蔽侦察,将蓝方两栖装甲集群坐标方位信息快速传输至后方炮兵群,实时引导新型远程火炮群实施火力覆盖……

    硝烟散尽,该旅“战法创新库”里又多了一项关于新型战机的实战创新运用。

■战斗力标准立起来还要落下去。面对“短板”决定打赢“空间”、细节决定成败的信息化战场,我们是否拧紧了体系的每根“链条”、踩实了训练场上每一个脚印——

    打通走向实战的“最后一公里”,赢得决战决胜的“关键下一秒”

    今天发生在训练场上的真实一幕,明天可能就会是战场上的“黑色幽默”:

    那一次,机长梁首竞驾驶战机完成实弹射击后,返回野战机场中转检查。旋翼刮起的巨大旋风中,军械员小吴低头迅速钻到战机下面检查弹药,几秒钟后,小吴向梁首竞伸出3个指头。

    “还有3枚航炮没有打出去。”梁首竞这样理解小吴的手势,马上关停发动机,让小吴排除弹药。

    “OK了啊!怎么还熄火了?”看着走下飞机的梁首竞,小吴满脸疑惑。

    原来,小吴弯曲大拇指和食指,伸直中指、无名指、小指,是通用的“OK”手势,而梁首竞却把这个手势理解为“3发余弹”。

来源: 中国军网  编辑: 李俊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