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中国军人身上体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纯粹
什么是中国精神?习主席指出:“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这里,我想重点谈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在血与火的炼狱中铸就而成的。曾经浑身披满血污、伤痕累累的中华民族,对爱国主义一词,有着更加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当然,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非常广泛和丰富。如在推动历史发展时,我们审时度势、积极进取、无所畏惧;在抗击一切外敌入侵时,我们不畏强暴、奋起反击、坚贞不屈;在反对民族分裂时,我们维护统一,爱好和平、百折不挠;在遭遇强敌时,我们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奋不顾身;在遭遇艰难困苦时,我们绝对忠诚、精诚团结、勇往直前;在建设美好家园时,我们勤劳勇敢、仁民爱物、自强不息;在欣逢承平之世时,我们居安思危、时刻警惕、枕戈待旦……凡此种种,构成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各个侧面。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中国军人身上体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纯粹。战争年代的每一次出征,都意味着可能不再回来,然而那些视死如归的将士们,仍然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即使是和平建设时期,每一次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也许都和危险与死神结伴同行。如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空15军15位英雄于茂县4000米上空的强行空降,早已大大超过规定的跳伞高度。这无疑是将其置于常人所难以遭逢的,却又是极端艰苦危险的环境之下,考验着军人的意志和品质、勇气和胆魄、精神和人格;而成都军区某陆航团邱光华机组,于弥天大雾中紧急运送地震受伤人员而遇难,更是表明了中国军人是怎样冒着生命危险遂行任务。他们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无不令人产生由衷的赞叹和景仰。
人民军队之所以有这样一种气概,无疑是由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熔铸而成。其一是以先进的革命理论为武装,使我们这支军队信仰崇高、信念坚定,懂得为谁扛枪为谁打仗,具有与中国历史上任何朝代军队相比所完全不同的宗旨性质、精神气概和崭新形象,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压倒。其二是博大精深的传统精神文化中,一切有益的、积极的思想与营养,都被有选择地纳入视野,成为培育我军浩然之气的重要养分,成为打败敌人的智慧和力量之源。反过来,我军又以数十年的伟大战争与军事实践,从全新的意义上诠释、丰富与升华了中国精神,使之在今天展示出更加光彩夺目的时代性。
曾经有过那样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中国人的头上被戴上一顶“东亚病夫”的帽子,这种蔑称既是指肉体的,更是指精神上的。中国人用百多年的奋斗摘掉了这顶帽子,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军在喋血战场的摧枯拉朽,显示出令敌闻风丧胆的坚毅与血性。正是我们这支人民军队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领域的独特贡献,深刻地影响和重塑了当代中国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在任何情况下都显得意志坚硬如钢和凛然不可侵犯,才使整个中国在当代世界面前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