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上”与“下”的联动。“五多”问题,根子虽然在机关,但纠治“五多”需要上下一致,共同用力,既要发挥机关的职能作用,也要发挥基层的能动作用,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对机关来说,筹划指导工作应多考虑基层的需要和承受能力,能不开的会不开,能不发的文电不发,给基层留足空间;对基层来说,对上级的文电不能完全照搬照套,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变压分流,做好合并同类项的工作,创造性地抓好落实。当前,尤其需要防止上勤下懒、上细下粗的现象,机关着力克服“浮”的心理,切实摆正位、抓到位;基层着力克服“躁”的心态,真正紧起来、落实好,形成机关和基层都按纲抓建、上下联动的局面,使“五多”失去滋生蔓延的土壤。
加强“左”与“右”的协调。产生“五多”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机关之间缺乏协调,该通气的不通气、该沟通的不沟通,造成工作扎堆、基层忙乱。治理“五多”,需要加强机关横向之间的配合、协调,遇事多沟通,不搞“各自为政”;有事多商量,不可“各行其是”;干事多配合,不能“各管一段”。机关各部门是党委的参谋助手,都有出谋划策、指导基层的职能,当工作中遇到矛盾冲突时,必须强化大局观念,分清轻重缓急,密切协作、相互支持,切忌“一个部门一把号”;当一项任务涉及几个部门时,机关之间要及时通气,科学合理地筹划工作、安排任务、组织检查、展开活动,避免工作忙乱无序。
搞好“前”与“后”的衔接。基层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长期过程,需要把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既要有一年干好几件事的狠劲,也要有几年干好一件事的韧劲,确保每项工作任务都画上圆满句号。如果一任班子一套方案,一个领导一个命令,势必“五多”丛生,折腾基层。克服“五多”,需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管班子怎么调整、人员怎么变换,都始终坚持方向不变、频道不换,一任接着一任抓,一张蓝图干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