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天省走进深圳边防支队,与官兵一起探讨学雷锋精神新形式。郑国雄 摄
湖北著名作家熊召政曾为他写过书,称他为“唤春的布谷”。其时,他刚从家乡陆丰搬来深圳居住1年多。“深圳也有活雷锋?”熊召政带着这样的问号来到深圳,带着感慨与思悟写下两万字的报告文学。
岁月不居,一晃当年的青年如今已年逾六旬。4月21日,记者再访,他正在准备着自己今年的“学雷锋”活动——与往年一样,去军营里为驻深部队培养理发员。不一样的是,来学习的又将是一群新兵。
他是傅天省。百度百科里有他的词条。25年前,还在家乡开美发厅当个体户时,他就被评为“全国学雷锋积极分子”,作为广东省唯一代表,入京受到了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1992年,他举家迁来深圳,继续在这个世界瞩目的中国经济特区“学雷锋、做好事”。
他对记者说:“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多少年,我就学雷锋做好事多少年。”
屈指算,有52个年头了!
“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
学雷锋做第一件好事时,傅天省还是普宁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用攒了一年多的两角钱,给村里两个五保户孤老买了盐。
“你们家的生活不是也很困难吗?”熊召政曾问他。他答:小山村,家家日子都过得很穷,那两角钱,是他妈妈偶尔挖点药材卖,或者卖一只鸡蛋,每次给他一分两分攒起来的。
雪中送炭,傅天省得到了老师和村里大人们的称赞。好事越做越多,他出席了全县的学雷锋表彰大会,还到各学校汇报学雷锋的体会。
13岁时,他随父母回到了家乡陆丰铜锣湖国营农场。初中毕业,农场分配他去当理发员。学会了这门手艺,工作之余,他就主动去给全农场的五保老人、烈军属和来农场驻训的解放军官兵们义务理发。
1988年,他在县城开了200多平方米的美发厅,工人有40多个,“是当时广东省内最大的个体美发厅”。开业当天,他就在门口竖立广告牌,上写“为全县二等以上的伤残荣誉军人和五保老人免费服务。全县敬老院可预约上门免费服务。”
当年11月,云南发生大地震,傅天省捐出600元;12月,前苏联亚美尼亚发生大地震,他托中国红十字会把1000元钱转交亚美尼亚灾民。可没料到,这次他却收到了不少挖苦。“有人说,傅天省钱多得用不完了,还捐到国外去了……”
“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傅天省说,他忘不了《雷锋日记》里这句烫人的考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