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新一代革命军人“标准像”刻在心里
因为一张网帖,某摩步旅下士刘和雨一下子成为了旅局域网强军论坛的名人。
前不久,该旅刚刚将50多名一等功臣的事迹收集上网后,就有不少95后战士提出问题:新一代革命军人“标准像”是什么样子?
“这些一等功臣全都同时具备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要求。”刘和雨的帖子一上网,一下子就引吸了众多网友:“就拿一等功臣李元军来说,他是集团军理论骨干,带头为战友病重的父亲捐资,可他又在集团军通信专业比武中夺得过单项第一和综合第二的好成绩……”
刘和雨的观点,让军区许多官兵感同身受。提起降巴克珠,某旅官兵无不称赞敬佩:24次比武夺冠,5次打破旅以上军事课目纪录,荣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等荣誉。
拉萨“3·14”事件发生后,降巴克珠积极参加理论宣讲团,把从家乡政府和父亲那里了解到的藏区真实情况讲给全旅官兵听,揭露分裂势力的丑恶嘴脸,讲述党给藏区带来的可喜变化。此外,他还资助驻地一名失学儿童,成为了一个贫困老人的“干儿子”,高票当选驻地“十大杰出青年”。
在讨论中,不少部队顺势引导青年官兵:“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是一个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内在统一、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标准像”。
新一代革命军人,新在鲜明的时代烙印上,新在描绘了当代军人的“标准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谈得热火朝天。许多官兵在网上留言:车独轮不能开,人瘸腿难走远。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缺哪一条都不是新一代革命军人。
脚下的战位就是最好的舞台
某特战团上等兵王春生观看一等功臣曾昇铨的网络访谈时,提出了95后官兵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自己只是普通一兵,日复一日训练,怎么才能成为像曾班长那样优秀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然而,随着访谈的深入,王春生却发现,曾昇铨取得的所有成绩,都是在普通的岗位上干出来的。更让他没想到的是,50多名一等功臣个个都是从普通战士、平凡岗位成长起来的。有的是边防哨长,有的是连队班长,有的是修理所技师……
“岗位不分贵贱,平台不分大小。”对话活动中,某边防团战士徐嘉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95后战友们:争当新一代革命军人,身边典型是最好的榜样,本职岗位是最好的舞台。
徐嘉嘉入伍后,把团队网络尖兵、一等功臣蒋德红当成了自己的偶像,时时处处学习。几年后,他自己也荣立了一等功,同样成为了网络尖兵——在局域网上开通个人微博,粉丝达到数千人……
沈阳军区政治部领导深有感触地说,培育新一代革命军人既靠课堂教育,更靠环境影响和典型熏陶。引导官兵见贤思齐、仿贤育德,在学有方向、赶有目标中不断完善自我,无疑是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最直接、最生动、最有效的办法。
前有擎旗人,后有追随者。记者辗转白山黑水座座军营看到,“95后对话一等功臣”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效应正在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