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被‘多重标准’支配的‘怪圈’。标准错位,已成为战斗力建设不可承受之重!”团长佟叙的话,道出了许多官兵的心声。
探究标准虚化的原因,领导有领导的顾虑,基层有基层的压力。但纵使有千万条理由,也不能成为牺牲战斗力的借口——
部队上下有困惑,恰恰说明破除“多重标准”的必要性紧迫性
基层之困
“都说战斗力建设最重要,可一到具体事上哪一件也不能出纰漏!”“不是我们不想集中精力抓战斗力,有些时候实在顾不过来!”采访中,不少基层干部向记者倒“苦水”。
“就拿安全工作来说,消极保安全的确不可取,但有的时候不得不保,要不然出了事谁负得起责?”营长乔建国坦言,每次组织火炮实弹射击,他最担心的不是炮弹打不打得准,而是如何保证不出事故,万一出了状况如何处置。
乔营长的担心不无道理。团领导介绍说,别说是重大伤亡事故,就是炮弹落到老百姓的庄稼地,震碎村民家的窗户玻璃,仅赔偿问题就得牵扯不少精力、投入不少财力。
“年头出事,白干一年;年尾出事,一年白干。”这句耳熟能详的顺口溜,反映了不少官兵的真实心态,也道出了存在“安全标准”的深层次原因。
团政委孔永革向记者说起这样一件事:去年初,某军区召开年度军事训练动员会,首长上午在大会强调“不以事故定乾坤”,下午就有个团级单位在训练中发生一起车辆事故,造成一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