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获取信息、获取情报是相当重要的,是进行指挥的基础。需要多大的兵力,需要多少的物资,主要方向,应该投送到哪儿,这些都需要情报支持来获取。
当然,情报支持或者情报获取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多的是救灾部队官兵的理念上的。到达灾区后首先要做的是什么?不仅仅是救人,不仅仅是送物资,首先需要做的是收集现场的情报。把所有这些汇总到后方的指挥所,后方指挥所根据这些情况汇总分析,判断出那个方向是我们救灾的主要方向,哪些方向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救援队救人,哪些方向需要我们送去更多的帐篷等等,这些都需要情报信息的支持。这一方面我们看到比起汶川地震有了很大的进步,包括通过照片或视频画面看到的我们的官兵手持北斗导航系统的终端机,许多我们自己研发的装备,运用到了这场非战争军事行动当中。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在检验着我们部队信息化作战的能力,不仅检验着人,也检验着装备。
“精兵”理念得到运用
讲到作战最宏观的一方面是指挥,我感觉已经看到了一些理念或者观念的变化。未来像这样大规模的非战争行动,我们的理念和传统,已不是按照过去的老话讲: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这一次的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种“精兵”的理念。
实际上,无论是对救灾还是对作战来说,战场的容纳量是有限的,而且投入的力量越大,后面的后勤保障的压力也同时在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专业的精兵进入所能发挥的效能比单纯的投入人力的效能要大的很多。
在这一次抗震救灾的总体指挥当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这种理念上的变化。
现在我们的抗震救灾行动还在继续,当这个行动告一段落时,大家可能会看到更多的武装力量在非战争行动中的表现。大家可以对这些进行评判,我相信作为我们军队的有关部门,也会对这些方面进行更多的总结,把这些经验运用到军队的建设当中,通过这样的一些行动,真正让我们的军队做到能打仗,打胜仗。为着这样一个目标而进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