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日,成空官兵在邛崃机场装载救灾物资。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再往下讲,重大的检验点还包括后勤保障。因为这么大规模的部队再加上这么多的受灾群众,要完成他们的生活保障,吃、住、行、饮水、医疗等等,这些应该说对后勤的检验程度和战争相当的贴近了。从后勤的角度大家有一句常用的话:外行谈战略,内行谈后勤。实际上后勤保障的程度对能否打胜仗是很大的一块,像这一次的自然灾害来看,投入的部队兵力上万了,受灾群众的数量涉及到百万这个量级,这相当于相当大规模战争的人数了。从前线发回来的照片和视频来看,我们在这些方面做的是到位的。到目前为止没有看到大量的群众或者部队缺吃、穿、无水,而且大量的伤员可以得到及时的救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投入了很多这些年研发的先进装备,包括饮用水净化车、机动水库、野战医疗方舱等等,一系列新的、高技术的装备在抗震救灾当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也体现了我们军队后勤装备建设和后勤支援能力的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从这次来看,快速反应做的是相当好了。地震发生仅仅几个小时,部队已经成建制的动起来了,这表明部队的战备程度相当高,拉起来就能动,动起来就能打,这一点我认为确实经得住考验了,到了一个能打胜仗的军队水准。
最后一公里门对门精确到达
另一块大家关注多的是机动,因为一到地震的时候,道路就被破坏了,部队或者救灾力量往前机动面临很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道路破坏的情况下能不能快速打通道路、救灾的生命线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能不能在应急的情况下克服地理障碍,比如说用空投、空运、直升机的运用,用这些办法来克服地理障碍,实现部队的机动。这一点我觉得在这一次的抗震救灾中也是可圈可点的。比如说航空力量的运用,不管是空军的还是陆航的,吸引了很多的眼球。确实保证了我们部队能够及时的进入灾区,及时进入震区的核心区,同时能保障我们的物资能够及时进入。这体现了我们在接近战争情况下的道路条件和战场情况下机动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