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国防教育网>>国防要闻>>今日中国
神九三名宇航员在主着陆场安全着陆

  北京时间6月29日10时许,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位于内蒙古中部的主着陆场预定区域,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平安回家。

    神舟九号返回舱在在主着陆场安全着陆,医监医护人员进入返回舱,为三名宇航员做进一步检查,目前,宇航员状态良好。

    航天员整进行重力在适应,做出舱前准备。

    预计11时5分出舱。

相关报道:

神舟九号29日10时返回地面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今天宣布,经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九号飞船将于29日10时许返回地面。

  28日6时16分,3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里列队、敬礼,与天宫一号告别。刘旺、刘洋先后回到神舟九号飞船,认真做好组合体分离前的各项准备工作。6时37分,景海鹏在天宫一号里又仔细巡视一遍,并做了两个漂亮的空中旋转漂移,而后回到神舟九号飞船轨道舱,关闭天宫一号实验舱舱门。

  此前,3名航天员已经把空间科学实验中采集的样本和数据从天宫一号转移至飞船返回舱,并通过重新设置将天宫一号恢复到与神舟九号对接前的状态。

  9时22分,航天员刘旺手动控制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离。这也是神舟飞船与目标飞行器第一次实施空间手控分离。组合体成功分离后,航天员继续手动控制飞船撤离至安全距离。按照计划,地面科技人员将于明天上午对飞船实施返回控制,3名航天员乘坐神舟九号飞船返回地面。目前,着陆场系统已做好飞船返回舱搜索回收各项准备工作。

  据了解,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组合体分离后,科技人员将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施轨道控制,使其由交会对接轨道进入自主运行轨道,转入长期运行管理状态,等待与下一艘飞船交会对接。

  作为我国目前最大的载人航天器,天宫一号的设计寿命为两年,其间计划进行6次交会对接。自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以来,天宫一号已在轨飞行272天,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飞船共计进行了4次交会对接。

  “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天宫一号的实际寿命很可能不止两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总指挥何宇告诉记者,目前天宫一号供电能力良好,推进剂消耗不到四分之一,备份设备都没有启用。随着产品设计的不断优化、飞行方案的周密实施,天宫一号飞行时间可能大大延长。如果天宫一号在轨运行状况良好,它很有可能与将来发射的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共游太空。

缓冲座椅等三种措施保护神九航天员安全着陆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白延强2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神舟九号飞船高速进入大气层后,将利用降落伞、反推发动机和缓冲座椅三种措施实现飞船安全着陆,进而保护航天员身体不受伤害。

  白延强介绍,当返回舱下降到距地面大约10公里的高度时,飞船返回舱将自动打开伞舱盖,首先是引导伞打开,然后再拉出减速伞。为了减少开伞冲击力,减速伞还特意设计为两级充气,分两次打开,使返回舱的速度由原来的200米/秒下降到80米/秒左右。

  减速伞工作16秒钟后与返回舱分离,同时拉出主伞。主伞也采取两级充气的方法,使返回舱的下降速度逐渐由80米/秒减到40米/秒,最后减至8-10米/秒。

  如果飞船返回舱以8米/秒左右的速度着陆,所受的冲击力仍然可能对航天员的脊柱造成损伤。因此,飞船距离地面大约1.2米时,安装在返回舱底部的4台反推火箭将点火工作,产生一个向上的推力,使返回舱速度降到2米/秒左右并着陆。白延强说,航天员座椅也具有缓冲功能,并根据航天员身材量体定制了缓冲坐垫。在飞船返回舱着陆前的瞬间,座椅也开始自动提升,从而使冲击的能量被缓冲吸收,最大限度地保护航天员。

来源: 本网综合  编辑: 汤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