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国防教育网>>国防要闻>>今日中国
神天九号航天员28日首次手控撤离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组合体在太空中偏航180度,从交会对接的正飞状态进入倒飞姿态,建立撤离姿态,为航天员首次手控撤离做好准备。

  据介绍,与神舟八号任务不同,这次组合体转倒飞,目的是满足航天员在阳照区进行手控撤离的需要,为飞船顺利返回做好准备。

  据了解,28日,航天员将进行首次手控撤离。

  北京通信与跟踪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神九任务主着陆场主任设计师吕明涛2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神舟九号飞船返回地面,需要经历4个阶段。

  一是制动飞行阶段。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最后一圈时,地面测控部门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随即调整姿态,发动机点火制动,进入返回轨道。

  二是自由滑行阶段。飞船以无动力飞行状态自由下降。当高度降至距离地面140公里处时,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推进舱在穿越大气层时烧毁,返回舱继续下降。

  三是再入大气层阶段。飞船进入大气层时,飞船表面和大气层摩擦产生巨大热量,在飞船表面形成高温等离子气体层,并对电磁波造成屏蔽形成“黑障”,使飞船在240秒内与地面失去联系。直到距离地球约40公里处,黑障消失,地面测控部门重新捕获飞船。

  四是着陆阶段。当返回舱距离地球约10公里时,伞舱盖打开,并连续完成拉开引导伞、减速伞、主伞等动作。在距离地面1.2米时,4台反推发动机点火,使飞船以每秒1至2米的速度着陆。

  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副总指挥、北京空间信息中继传输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黄惠明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神舟九号飞船返回搜救过程中,中继卫星系统将作为天基测控通信平台,在主着陆场直升机编队和地面指挥控制中心之间建立通信链路,确保航天员回家之路更加畅通。

  主着陆场清风拂面

  6月27日,牧人在雨中赶着羊群走过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草原。

  记者日前从解放军总参气象水文空间天气总站了解到,从近30年的气象资料来看,6月份主着陆场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的总体气象条件较好。最新资料分析,主着陆场近期以阴天为主,有阵性降水,风力不大。

  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7架陆航直升机 参与飞船回收

  机长均为陆航特级飞行员

  据新华社内蒙古四子王旗6月27日电神舟九号飞船主着陆场副指挥长崔小军27日表示,陆航部队已经完成回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7架直升机已进入位于内蒙古的某军用机场,机长均为陆航特级飞行员。

  7架直升机的组成为:指挥机1架、通信机1架、搜救机1架、医监医保机1架、医疗救护机3架,主要担负搜索发现返回舱,后送有效载荷,搜索主伞、大底、减速伞等散落物的任务。

  7架直升机均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其动态信息将实时传回北京飞控中心。

来源: 深圳特区报  编辑: 汤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