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通信手段升级了。李莹辉告诉记者:“天宫一号中还设有专门的健身区域。”长期在失重状态下飞行,会造成人体的骨丢失以及肌肉萎缩等症状,航天员在“天宫”中仍需保持一定的运动强度。
“健身房”中共搭载了3台运动器材。拉力器:通过运动可以维持航天员上肢肌肉功能;自行车:通过一定的运动负荷,维持航天员的心肺和肌肉功能;下体负压筒:通过对航天员下半身施加负压,促使血液向下半身流动,改变失重状态下血液向头部转移的情况。3名航天员将根据需要,科学安排合理的运动计划。
没有人会错过太空中绚丽的景色,摄影摄像器材也是必不可少的装备。十几天的飞行时间,相比以往宽松了很多,航天员有足够的闲暇举起相机,留下“天宫”中难忘的记忆,或者把镜头对准深邃的太空。这些照片既是珍贵的个人留念,也是宝贵的影像资料。
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透露,航天员携带了音乐、文学书籍、图片、视频等4大类电子文件进入太空,其中音乐包括《航天员中心之歌》《我为祖国感到骄傲》以及军乐、轻音乐、流行歌曲、交响乐;
文学书籍类主要以音频形式携带,包括《岳飞传》《三国演义》等评书作品;图片主要是航天员与家人、战友的合影;视频主要包括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五星红旗太空飘扬”“飞天颂”等文艺演出录像、文化知识讲座、传统相声和小品等。
曾有网友担心地问:穿着那么厚重的航天服,航天员如果身上痒了怎么挠?忍一时半刻还可以,十几天可怎么办?
其实,航天员在不同的场合是穿不同衣服的,在任务的不同阶段也要换上不同的衣服。出征或返回时,穿可靠性高的压力服,可以保证航天员的安全;在“天宫”中工作生活时,则换成舒适的“居家服”;睡觉时,可以钻进绣有祥云标志的睡袋着内衣。
舱内航天服是飞船上升、返回以及对接阶段的必备“行头”。一旦发生失压情况,舱内航天服能立即提供氧气和相应的压力防护。因此,在关键时刻,舱内航天服可以充当“救命装备”。“神九”和天宫一号对接成功、组合体工作正常后,航天员就要把舱内航天服换成更舒适的工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