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主动探索和适应毕业考核新模式
让“痛点”变为“发力点”
6月初,北海舰队某岸导团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即将毕业的学员。他们一不游览二不参观,直接进入该团技术准备阵地,利用部队实装进行操作训练。再过半个多月,这些学员就要接受30多家用人单位的联合考核。
该院领导介绍说,早在总部进行毕业联合考核试点前,他们就对毕业学员考核方式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尝试,邀请部队人员担任岗位任职能力考核的考官,其经验被总部推广。
为何要主动放弃考核主导权?这还得从8年前该院组织的一次调研说起。在某航空兵师召开的人才培养质量座谈会上,师领导和基层官兵对部分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进行了“炮轰”。
话虽不好听,但人家说得在理。教学形势分析会上,学院党委深入剖析毕业学员到部队后“水土不服”的原因,并作出一项决定:请部队来执考,由用人单位评判人才质量。
这项改革举措,刚一施行就让大家感觉到了“痛”。“痛点”在哪?当年,部队人员进院主导考核,学院退居幕后做保障。结果出来,一片哗然——32名学员考核不合格,占总毕业人数的9%。
学院党委感受到巨大压力,但他们决心变压力为动力,让“痛点”变为“发力点”,推出一系列配套举措——
让部队出题。学院以《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为依据,与部队联合审定、动态更新教考内容,与部队共同制订《任职培训学员训考科目与标准》,其中设置的百余种机型、弹型专业的上千个训考课目,覆盖了《大纲》85%以上内容和95%以上部队日常保障工作。
考场设在部队。与海军航空兵多个部队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运用部队装备进行训练。学院训练部领导介绍,在即将展开的毕业综合演练中,任职教育学员将随部队参演,以导弹实射的方式接受岗位任职能力考核。
请部队人员当考官。来自海军机关、航空兵部队各专业岗位的专家,受邀组成毕业考核组。
2013月7月,笔者曾在该院青岛校区任职教育毕业学员联考现场目睹了考核过程。只见百余名来自海军、舰队、舰队航空兵部队的专家组成员,逐一对19个专业的数百名学员进行专业技能、指挥与组训等岗位任职能力考核。
某航空兵师装备部高工金本同,对准备接收的学员曹鸿锋进行考核。小曹在涵盖30余项内容的题库中随机抽取3题,现场操作,现场答辩,总评成绩优秀。
某师政治部副主任王向东说:“经过这样严格考核的学员毕业就能上岗,我们可以放心接收。”
几年来,该院在总部和海军机关的指导下,对毕业考核模式进行了完善,并严格落实总部有关毕业学员联合考核的要求,受到上级的肯定。
该院院长李鸣表示,“用户”上门检验毕业学员培养质量,对教员是压力、对学员是动力、对部队却是实实在在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