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军战役战术训练经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意见》是如何体现新形势下战役战术训练的特点和要求的?
答:越是身处飞速发展的时代、越是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越要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规划未来。革命战争时期,我军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战役战术训练具有战训一致、以战教战的鲜明特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军事训练逐步走向正轨,以合同战役战术训练为中心构建了系统规范的军事训练体系。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军兴起科技练兵,以网络与模拟系统为支撑的首长机关指挥训练、以基地为依托的合同战术实兵对抗演习、以现实军事斗争任务为牵引的战略战役集训持续深化,战役战术训练的内容、标准、保障等得到全面发展。进入信息时代,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发生深刻变化,战役战术训练必须聚焦联合,更加注重信息主导,把信息系统构建和信息获取运用在训练全过程中突出出来;更加注重体系融合,合理编组作战要素,把各种力量协同配合突出出来;更加注重精确作战,精确选定目标、运用火力、组织保障,把培养指挥员精确指控能力突出出来;更加注重环境构设,在陆海空天电网多维空间,把设置近似实战的信息化战场环境突出出来;更加注重自主对抗,编配专业模拟蓝军,把高难度高强度的真抗实练突出出来,确保符合信息化作战要求。《意见》把这些新特点新要求作为逻辑起点和重要遵循,全面贯彻和体现在战役战术训练的指导原则、程序方法、实施要求等各个方面。
3.《意见》对加强和改进战役战术训练提出哪些总体要求?
答:加强和改进战役战术训练,最根本的是贯彻习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按照能打仗打胜仗核心要求,全面规范训什么、怎么训、谁来教、如何考等问题,提高战役战术训练实战化水平。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意见》强调:强化任务牵引,按使命任务设计内容、按实战环境设置条件、按作战进程组织演训、按打仗要求评估能力,在难局险局中摔打锻炼部队。脱离了使命任务,训练就成了“无的之矢”。坚持改革创新,发扬我军优良练兵传统,总结部队军事斗争准备和实战化训练经验,借鉴外军先进理念,紧盯战斗力短板弱项和训练薄弱环节,创新战役战术训练方法手段。突出指挥训练,坚持以首长机关为主、以指挥班子为主、以军政主官为主,强化指挥技能训练和谋略训练,提高精确侦察、精确筹划、精确指挥、精确协同、精确评估能力。逐级打牢基础,坚持依法治训、按纲施训、科学组训,把各级各类人员训全、各个步骤训实、各项内容训细、各种作战样式训到,全面打牢单个人员素质基础、首长机关指挥基础和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