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同样有竞争力
这几天,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党支部书记潘柱升忙活开了:市征兵办聘请他担任“征兵宣传形象大使”,正在组织摄制事迹宣传片。
潘柱升骨子里有一股闯劲,1980年他入伍成为广州军区某部的一名战士,在部队锻炼成长。1983年,潘柱升退伍后在外闯荡,经过打拼创办了10多家企业。
然而,就在潘柱升事业的兴旺期,他的家乡紫南村却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村务管理混乱、经济停滞不前、干群关系紧张,村里没有人愿当村支书。这一切,潘柱升听在耳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自己在商海取得的成果,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部队的培养,吃水不忘挖井人,带领全村致富是自己报恩的好时机。
2007年,潘柱升毅然选择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此后几年时间,在潘柱升的带领下,紫南村建起了商贸城,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整治,实现了村民医药费全免,修建了4所老人活动中心和一所省级标准幼儿园……
昔日的“上访村”“贫困村”变成今天的“模范村”“明星村”,潘柱升还是那个不拿薪水的“义工”村官。2013年12月,潘柱升被评为“广东好人”。
在部队有战斗力,回地方有竞争力。在佛山,像潘柱升这样的优秀退伍兵还有很多。10年前,南海区西樵镇某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瑞龙在父母的鼓励下,参军报国,退伍后考上了公务员。然而,黄瑞龙却选择了下海创业。在基层工作学习了一年后,他酝酿了一个创业规划,基本是5年上一个台阶。“正是有了部队的经历,我才发现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大的潜能!”
“过去常讲当兵为部队建设做贡献,其实,他们返乡对家乡建设也是很大的促进。”佛山市领导认为,退伍军人展现出的品质、毅力和作风,是青年人学习的榜样。为了给退伍兵创业提供条件,市里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银企对接”的思路,先后出台20多项扶持政策,包括免息贷款、税收减免、提供项目等;同时在开展“手拉手帮战友”活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建立了多元化退伍军人帮扶机制。
“当过兵的就是不一样,回到学校是骨干,毕业后也很抢手。”大学生士兵周铭杨经历了“当兵——复学——考公务员”,最后顺利拿到某单位录取通知。得知周铭杨是退伍兵,一同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伙伴们纷纷点赞:当兵就是一张过硬的通行证!
退伍兵的励志故事,极大调动了适龄青年参军的积极性。4月9日,在三水区芦苞镇,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康振昌表达了当兵的愿望:“从各位前辈的身上看到了未来,我更加坚定了从军的信心。”
好作风引领社会风尚。佛山经济社会发展成熟,公开、公正的法治环境较好。植根于这样的条件,征兵工作必须深化改革、主动适应。佛山市征兵办主任、军分区参谋长洪永秋介绍,近年来,他们推动“阳光征兵”向体格检查、政治考核、确定去向、实地走访等环节全面拓展、立体延伸,实现征兵全程阳光、全员阳光,用公平公正赢得群众信任,为部队选送优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