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国防教育网>>热点
国防科技大学“海星计划”光芒温暖孤老残童

真情接力 铸魂育新人

国防科大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培养的合训学员超出全军的1/5,他们经过四年学历教育和一年任职培训后,将分配到一线作战部队,担任基层指挥军官。“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是该院人才培养的根本遵循,“海星计划”助养活动则是他们铸魂育人的重要载体。

在助养团队里,该院2010级学员李佳豪给长沙市第二福利院院长留下了深刻印象。助养了两个孩子的他,毕业分到西安某分流院校后由于联系不上团队,一度中断了助养,后来通过多方联系才接上线,最终硬是往固定账户补交了一年的助养费。

2014年3月2日,长沙市第二社会福利院迎来了这位特殊的“亲人”。他特地请假从西安赶回长沙,为的就是能在下部队前再亲眼看看他们助养过的孩子们。

走进福利院时,原本还有些担心孩子们无人接力助养的他惊呆了:原学员队教导员罗有敢正带着孩子们在走廊列队欢迎他,一声声“兵哥哥”把他的心都唤得融化了。

原来,罗教导员是“海星助养”活动的首批爱心助养人之一。毕业后留校工作的他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将助养活动更好地接力下去。通过多方努力,他们扩展了“海星计划”,借助学校连队化管理改革契机,注册成立“绿色阳光”等义工服务队,把毕业学员的助养对象一一接纳过来。

为确保助养活动常态化制度化,使“搁浅海星”得到持续关爱,他们还自发形成了“真情不断线,关爱续前缘”的“五个一”制度:入伍第一课,请学员旅领导给新学员介绍“海星计划”,让孝亲爱幼的传统薪火相传;新学期第一个党日,组织新学员到服务中心举行助养仪式;与每一名资助对象签订助养协议,定期书信与服务中心交流,形成一份助养报告;每周派学员代表到服务中心看望儿童,做力所能及的服务;毕业前集体到服务中心举行助养接力仪式,真情话别。不仅如此,他们还专门成立了善款管理中心,定期公示善款来源、去向、金额,每笔资金都定位到了受助单位和个人,让人一目了然。

“10年前,我是你们援助的‘海星’;今天,我想加入你们,帮助更多的‘海星’……”2015年3月4日,一位名叫陈实的年轻人拄拐来到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流着热泪送来了一份申请书和爱心捐款。他是“海星计划”诞生以来的第一批受益孤残儿童之一。10年后,在深圳某动漫设计公司就业的他,已成为该公司业务总监。而今,他终于如愿成为 “海星计划”的“编外”成员。类似陈实的孩子,在该群体中还有不少。

10年来,“海星计划”助养团队已由最初的6人发展到数千人,助养对象也由彩虹孤残儿童服务中心扩展到第一、二社会福利院,森宇、晨光、万事佳等数十个孤残儿童社区家庭,先后被长沙彩虹孤残儿童服务中心、长沙市残联授予“爱心团队”“优秀志愿者团队”等光荣称号。

来源: 中国军网  编辑: 刘雅琼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