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湖南长沙,有这样一群陌生的熟悉人,熟悉在于她们隶属过同一个单位,关心着同一个群体;陌生是因为他们彼此并不相识,只是经常听人说起那个“兵哥哥兵姐姐”。
10年来,他们积极开展 “海星计划”大行动,累计助养孤老残童十余万人,资助贫困学子数千人……让“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旗帜高扬在三湘大地。现在,他们或服役在祖国大江南北,或还在星城长沙勤学苦训,虽然天各一方,却依然通过“海星计划”心心相连。
他们就是国防科技大学三号院的莘莘学子们。
无声感召 行动践诺言
2015年3月5日,在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52周年之际,国防科技大学三号院“海星计划”助养团队来到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看望他们帮扶的孩子们。
若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相信一个患有先天性脑瘫、只有左手一个指头能动的孩子能熟练地运用电脑。这位名叫王华的女孩,将轮椅挪到一台印有“国防科技大学捐赠”字样的电脑前,用左手的一个指头敲出一行文字:感谢国防科技大学三号院“海星计划”助养团队的帮助,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
王华提到的国防科技大学三号院“海星计划”助养团队,是由该校学员自发组成的一个爱心组织。那一年是2004年,国防科技大学与南方医科大学首次联合培养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生,组建了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医学队。刚刚走进国防科技大学三号院的6名医学队学员怀着“为孤残儿童做一点事”的朴实的想法,与长沙市彩虹孤残儿童服务中心启动了“手拉手”海星助养计划,他们自己则成了最初的义工。
那一年,国防科技大学编制体制调整,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在三号院正式成立并迎来了首批学员。学员宿舍楼前、餐厅门口,义工们拉起横幅、打起“广告”、招募“海星”助养人。听到孤残儿童在生活中面临的种种困难,看到义工们用这些孩子最灿烂的笑容做成的笑脸墙,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的学员们郑重地在“助养协议书”上签署了名字。
助养协议落在纸上,也从此刻在了学员们的心里。他们约定: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到服务中心看望孩子们,帮他们整理衣物、打扫卫生,教他们写字、唱歌、画画,让他们像正常孩子一样得到关爱、快乐成长。
尽管做足心理准备,一到孤残儿童面前,学员们的心仍深受极大震撼:有的患有先天性脊柱损伤,有的双下肢瘫痪,有的带有严重自闭……曾在汶川地震中舍己救人的英雄少年欧阳宇航助养的小刊刊就是这样一位患有先天性脑瘫、自闭严重孤残儿童。手牵手游戏,她不参与;心贴心交流,她无动于衷。温暖的关怀始终换不来一个微笑,真心的付出也总被误解为“可怜”。留下了爱心捐款,欧阳宇航并未轻松,而是带着沉甸甸的使命回到了学校:如何针对儿童开展心理沟通?面对健康的同龄小伙伴,如何帮他们摆正心态?如何教育他们不怨天由人,懂得积极生活回报社会,而不成为问题儿童?
学院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长沙市社会福利院、残疾人医疗康复中心……欧阳宇航总是牺牲休息时间来到这些机构学习取经,不厌其烦地当起了小刊刊的课外辅导员、知心哥哥……点点滴滴的努力捂热了小刊刊原本自卑自闭的童心。每次离开福利院,小刊刊总是钻在欧阳宇航的怀里不愿分开,一句句“兵哥哥,别走!”更是把他们的心“栓”得更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