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盐田区把“双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锁定在“发展地方生产力、提高部队战斗力、增强社会凝聚力”上,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点、凸显盐田特色、符合盐田实际的双拥工作新路子。
盐田区是全市兵民比例最高的行政区。去年,盐田辖区的驻军单位及官兵人数,达到建区以来的历史新高,有28支中队(连)以上建制单位,官兵达2000余人。盐田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大双拥、大国防、大武装”观念,按照“党政主导、军地互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思路,不断拓展领域、丰富内涵、创新形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
军乐队在辖区为居民进行表演。
盐田建区之初,边防管理禁区达30多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41%,导致丰富的山海资源无法得到开发利用,居民“有山不能上、有海不能下、有景不能观”,辖区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为破解这一难题,以“围绕发展抓双拥、抓好双拥促发展”为目标,突破传统的双拥工作理念,根据粤港管理线(“一线”)、特区管理线(“二线”)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双拥换空间,以空间增实力”的工作新理念,依法前移“一线”、后撤“二线”,不断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步伐,积极主动帮助驻军解决各种生活和国防建设的困难和问题,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驻盐部队也树立“方便不放松,放宽不放弃”的边防管理服务新观念,改革武装警卫型管理为服务管理型体制,有力促进了旅游和物流等支柱产业的迅速发展。随着军地融合式发展的不断深化,军地又共同提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发展地方生产力、增强社会凝聚力”的新理念,努力实现地方经济发展到哪里,部队就支持到哪里;部队执勤到哪里,地方就服务到哪里,全面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确保双拥工作落到实处,以军地互办实事为中心,不断构建完善双拥机制和平台。打造了双拥林、盐田双拥广场、市民广场、中英街、盐田海鲜一条街、盐田双拥公园、明思克航母军事主题公园和大梅沙海滨公园等双拥共建活动平台。在全市率先将社工理念和机制融入双拥范畴,目前正在各个驻盐部队建立社工服务室,逐渐形成了有盐田特色的双拥共建品牌和亮点。
辖区小学生到边防巡逻艇上参观。
盐田区还建立军地互办实事的长效机制,每年都会针对驻盐部队实际需求,在征求意见、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确定为部队办实事项目,建区以来从未间断。近年来,全区每年投入经费1000多万元,用于为部队办实事,慰问部队官兵,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安置退役士兵和解决优抚对象生活困难等工作,确保双拥工作落实到位。
在实物拥军、资金拥军、节日拥军及扶贫爱民、解困爱民的基础上,又探索出了文化拥军、社工拥军、法律拥军、慈善拥军、民企拥军、社区拥军和改制爱民、维稳爱民、实事爱民等双拥新模式。六支队十三中队建成了全市首个军营数码图书馆。盐田区还为部队开办电脑、厨师、电工和慈善等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班。近3年来,共开办各类培训班13个,培训部队官兵900余人次。
区社工中心每年为驻盐各部队开展小组活动50余次,开启个案及咨询数超过30例,开展历奇拓展训练20多场,参与官兵达2500多人次;区司法局开展了“送法进军营”系列活动;区红十字会今年初为驻盐部队官兵开展了历时半个月的志愿者初级急救培训,培训官兵400余人;以深圳市有信达物流集团为代表的民营企业,近3年来已接收军转复退军人达100多名。
辖区驻军也积极推动边防勤务体制改革,取消“宵禁”、方便通关、腾挪空间为地方发展和市民生活提供方便;先后投入车辆1100台次,人员7000人次全面参与辖区治安综合整治,为辖区重大节日和各项大型活动提供安保服务,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抢险救灾的主力军。(记者 贾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