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经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激动人心的变化。”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
年终将至,在中国经济即将以平稳增长、提质增效收官之时,人们不难发现,宏观调控方式创新,转型升级红线鲜明、贯彻始终,结构调整从容有序、步伐坚定,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精彩纷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5日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指出,注重实施定向调控,在调控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
把宏观调控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与深化改革相辅相成,更加重视预调微调、精准发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强实体,这是今年宏观调控的一个鲜明特点。
当前形势下,投资仍然是稳增长的“定海神针”。但新常态下,这根“定海神针”怎么投、投向哪里,却大有讲究。
中央把着力点投向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短板行业,包括加快大气污染防治、中西部铁路建设、加强健康养老服务等。
11月18日,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健康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等“七个重大工程包”第一次向公众披露,投资“组合拳”已呈现推动结构调整的新特征。
激活消费,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消费偏好会由制造业产品向服务业产品转变。
顺势而为,往往事半功倍。
今年以来,中央确定重点支持6大领域消费:扩大信息消费,促进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升级旅游休闲消费,提升教育文体消费,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