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磨灭的“大家庭精神”
20多年来,APEC之所以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首先就在于它坚持了官方经济论坛性质和“大家庭精神”(关键词为开放、渐进、自愿、协商、发展、互利、共同利益),而不是搞什么“共同体”。20世纪最后一二十年,东亚地区的迅猛发展和崛起,靠的不是经济集团,更不是政治或军事安全集团,而是改革开放与合作,以及互通有无,优势互补。
由于各成员间存在着丰富的多样性,APEC需要的不是“共同体”之类的集团,而是作为官方经济论坛的“大家庭精神”,只有这种经济论坛和“大家庭精神”,才有可能把APEC的巨大多样性转化为互补性和互需性,才能引导APEC实现平等伙伴关系,区别对待,逐步缩小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寻求“共同繁荣”的战略目标。
APEC之所以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另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能坚持按照“APEC方式”实现深化“大家庭精神”。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APEC不是“共同体”性质的,但作为亚太地区的一个“大家庭”,也需要有一种“大家庭精神”,也就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APEC方式”。这种独特的合作方式承认多样性,强调自主自愿和协商一致、允许灵活性和渐进性,集体制定奋斗目标,各成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力达标。它对保证APEC“大家庭”的和睦与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谓家和万事兴,实践证明,只要坚持按照“APEC方式”深化“大家庭精神”处理问题,APEC就会“兴”。不论是在贸易投资自由化领域还是在经济技术合作领域,事情都进展得比较顺利,也比较快,反之,一旦偏离“APEC方式”,矛盾马上就激化,吵得不可开交,事情就很难办,问题也不好解决。
APEC今后能否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最终走向何方,主要要看能否坚持“大家庭精神”。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按少数几个成员的意图办也不可能,关键是得达成某种利益和认识上的平衡,坚持官方经济论坛性质和“APEC方式”,在平衡中前进和发展,最终达到共同繁荣的目标。至于这一目标最后是什么性质的,只有时间和实践才能回答。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不可能一成不变。有些事,也许水到渠成。
APEC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大环境。后冷战时期,世界各国人民普遍渴望和平、发展与合作,但愿在APEC未来的合作与发展中,少看到一点儿霸气,多看到一点儿“APEC方式”和“大家庭精神”。果真如此,那将是APEC的福音,也是世界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