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整个油路管线有几公里长,杨坤立刻命令回场检查,从下午一直找到晚上11点多,才在一个接口处找了一条3毫米的裂纹。在场所有的人都出了一身冷汗,这要是飞机上了天,液压油就会很快漏光,后果将不堪设想。
“干机务没有别的捷径,就是不要想偷懒。”杨坤说,在机务大队,杨坤的精细是一根标杆,杨坤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也是一面旗帜。在他的倡议下,机务大队建立了装备技术保障专家库,与10多家工厂、研究所实现资源共享。杨坤还带领人员研发了某型飞机飞参快速判读监控系统,能同时为数架次飞机判读飞参数据,成为机务保障人员的得力助手。
当“和平使命—2014”联合军演拉开序幕时,已经是航空兵某团机务大队副大队长的杨坤又在思考一个新的问题:未来战争中,我们和世界军事强国的装备保障能力差距到底有多大?
在上级的支持下,杨坤把缩短战机紧急升空和再次出动时间作为机务保障重点,把军械、修理等实战要求较高的专业技术作为一门通用技能,开展全员培训,在军演中形成了8个“一专多能”的机组。就这一项,使战机在演习中的紧急升空时间缩短五分之一。杨坤又组织人员对飞机某专用扳手进行了改造,一个小小的革新,使检查保障时间缩短了一半。中国空军优质的保障能力得到了上级和外国同行的高度肯定。
甘做蓝天铺路石,争当战鹰守护神。一句普通的口号,杨坤在三次联合军演中演绎得异常精彩。展望未来,杨坤知道,自己必须用实际行动托起共和国战鹰飞的更高更远!

杨坤检查“飞豹”战机发动机尾喷口。王浩亿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