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飞前,杨坤检查“飞豹”战机座舱盖。王浩亿摄
新华网消息(黄书波 杨茹刘大全):最后一架“飞豹”在跑道上擦亮一道白烟,缓缓滑向停机坪,沈空航空兵某师机务副大队长杨坤走上前去,与飞行员握了一下手,相拥而笑。这已经是杨坤第三次参加“和平使命”系列军演了,他又一次用他特别的忠诚和精心,迎来了战机的平安返航。
七年前,“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演在俄罗斯举行。那是“飞豹”战机首次执行联合演习任务,且在境外进行,压力可想而知。海外专家和媒体曾称:“飞豹”要形成作战能力,还有一段漫长的路。
杨坤作为机械师奉命参与战机保障任务。当到达新疆昌吉的中转机场时,新战机就给杨坤和机务人员出了一道不小的难题。05号飞机试车突发故障,驾驶员座舱温度瞬间升到了五十几度,像一个热气腾腾的大蒸笼。杨坤二话没说,钻进“蒸笼”里,憋着气,直到找到了那个“捣乱”的涡轮冷却器,才又满脸是汗地爬出来。
一次意外的故障,引起了杨坤对国产战机维护保养的深深思考。“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演,中方的8架战机飞行超过150小时,如果保障效率上不去,那谈什么战斗力水平?
演习结束后,杨坤利用业余时间,将换装以来飞机关键部位故障发生的时间、现象和原因进行重点梳理,寻找新机维修特点和保障规律。有时候为弄清一个故障点,几米高的飞机他要爬上爬下数十次。也正是这些创新的机务维护举措,有效降低了国产战机的故障率。
一年前的8月,“和平使命—2013”联合军演再次在俄罗斯举行。这一次,杨坤机务保障组的5名机务人员,创造了“飞豹”战机125飞行小时“零故障”的好成绩,受到了解放军总装备部的表彰。
只有杨坤和他的战友们才知道,125飞行小时“零故障”背后付出的汗水。就在军演前的一次训练中,杨坤突然发现地上有一个亮点,用手电仔细察看,是一滴新鲜的航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