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战堡垒:最硬的骨头在支部
前年深秋,一场两栖对抗演练激战正酣。关键时刻,指挥部决定派一个连队,对“敌”指挥所进行“斩首”行动。
正面守敌层层设障,兵力火力步步抗击,谁能突入纵深,发动突然袭击?
“硬骨头”还得“硬骨头”来啃。“我们连请求出战,如果完不成任务,甘愿受撤职处分!”阵地上,已完成既定任务转入防御后的六连连长薛峰、指导员环欣欣双双请战,并当场立下军令状。
突袭开始了。一对主官站到了尖刀队排头,迎着猛烈炮火带头杀入“敌阵”,一路上突破3道阻击线,摧毁8个据点,连续奔袭14公里,以惊人速度和毅力完成穿插,直扑对方“中军帐”,一举达成战术企图。
战后复盘,被六连“斩首”的对方指挥员感叹:六连是利刃尖刀,六连支部就是铁血刀尖。
凡是到过六连的人,都有这样一个共识。“硬骨头六连”硬得出奇、硬得长久,硬就硬在支部这个“根子”上。
连长薛峰到六连上任之初,一次通信组网训练,一部电台出现故障,战士们找到他,他折腾了半天也没连通,最后还是连队技师解了围。
这让他意识到,没有几把“刷子”,就难以让战士们信服。此后,一有空他就往车场跑、往车里钻,研究新装备操作,逐个专业逐个战位训练达标,结果当年就考取车长、驾驶专业一级。在团组织的干部训练尖子专业比武中,他以绝对优势夺魁,并带领官兵先后摸索出10余种步兵特战和两栖作战新训法,与地方院校共同研发“火箭筒3D模拟射击”、“某型两栖步战车车长任务终端”等一批模拟训练软件。
六连有两个特殊的“例会”:一是每逢干部到任时,支部要召开“接风洗尘会”,围绕强素质、练能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进行帮带;二是连队和个人每次有成绩和进步时,都要召开“庆功揭短会”,面对成绩泼冷水、找差距、查不足。如今,这两个“例会”已延续了34年。(陶社兰 邱柏星 张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