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军区“硬骨头六连”官兵进行抢滩训练。 王圣贺 摄

南京军区“硬骨头六连”官兵进行实战化演练。 郭维虎 摄
深冬的江南,室外温度零下。某综合训练场,一场进攻破障演练拉开战幕:荷枪实弹的特战小组队员在10分钟内,连续突破火障、泥潭等11个特种障碍,并进行多型火器的实弹射击。
这是南京军区“硬骨头六连”的一次精彩“演出”。50年前,这个连队被国防部授予“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1985年,又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这支75年前由14名红军骨干组建而成的英雄连队,从参加演练的战士们身上,依然可以看到“硬骨头”的印记。
为战而备:随时准备上战场
走进“硬骨头六连”,记者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一股随时准备打仗的味道,战备规范已固化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六连就以战备思想硬而闻名全军。50多年来,无论形势如何发展变化,六连始终铭记一条警训:“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连队时刻紧绷为战而备这根弦:
――战备物资,除了枪支全部分发到个人,触手可及,一拎就走;
――就寝时,衣物全部按起床的穿戴顺序规整叠放,穿戴方便;床下的鞋子,几十年如一日保持着上铺鞋尖朝里、下铺鞋尖朝外,一拱就上脚;
――战备检查坚持量背带长短、看鞋袜型号、算备品消耗、掐时间节点;
――连队夜间进行紧急拉动演练都是灯熄火灭,哨兵最后一个动作就是贴封条准备开拔打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