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军队因使命而存在,军人因履行使命而荣光。
军队的历史使命,是军队在一定历史阶段基本任务的总概括,规定着军队的发展方向、奋斗目标和指导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必须关注和回答的重大课题。
在军事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与时代同步的历史使命来牵引。
2004年年末,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胡主席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作出新的科学概括——
“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使命的与时俱进,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的标志性成果。
军队历史使命来自于党的历史任务,植根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熔铸于当代中国新的军事实践。从此,“三个提供、一个发挥”,描绘了人民军队发展史上新的恢宏画卷。
——在震区的断壁残垣上,子弟兵以血肉之躯挺起不屈的民族脊梁。
——在亚丁湾的茫茫大海上,高扬的八一军旗昭示着中国军事力量的新担当。
——在异国硝烟弥漫的土地上,中国“蓝盔部队”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新盾牌……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有效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就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逻辑关联。
职能托起担当,使命开拓未来。
新的历史使命,为我军担负的职能任务开辟了新的领域,搭建了新的平台。守疆固土不再是当代中国军队建设发展的唯一选项,“海天边疆”“信息边疆”“文化边疆”等,都摄入当代军人的视线之中。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延伸到哪里,军队的使命任务就要拓展到哪里。
新的历史使命,为我军能力建设打开了新的思路,扩展了发展空间。新的使命催生新的军事需求,新的军事需求锻造新的军事能力。不断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变革的必然,也推动我军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
新的历史使命,拓宽了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视野,对军队现代化建设、军事斗争准备和军事力量运用提供了战略指导。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成为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确保我军能够在各种复杂形势下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终极目的。
新的历史使命,还拓展了我军作为一支大国军队承担国际责任的视域。不再以“在海外没有一兵一卒”而自缚,中国军队在国际军事合作、维和行动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展示了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形象。
从“战斗队、工作队、宣传队”到“三个提供、一个发挥”,新的历史使命不仅连接过去与未来,也将现在凝聚成意味深长的历史瞬间。
使命是对未来的承诺,使命是肩头的责任。在风云激荡的历史时空中,崇高的历史使命砥砺我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