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国防教育网>>热点
党内民主建设十年:凝聚智慧力量 激发创造活力

    党代会:制度完善折射民主深度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党的一项带有根本性的组织制度,是党内民主运行的体系保障。

    十年间,从党代会代表提案制提出并逐步推广,到“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实行任期制”写入党章,再到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规模不断扩大……党代会制度不断完善,党代会代表更加充分地行使权利。

    在广东,2009年4月,省内首个社区“党代表工作室”在深圳宝安区文汇社区挂牌。工作室成立第二天就成功调解了垃圾转运站噪音影响附近幼儿园孩子休息的问题。

    在浙江,2008年9月,来自基层的40名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首次列席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标志着代表任期制工作在浙江迈出重要一步。

    此外,在一些试点地区,党代会年会制建立,党员代表大会每年召开,决定重大问题;党代会代表在会上通过提案、评议等方式发挥作用,在闭会期间开展调研,了解群众意愿和要求。

    今年下半年,将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270名十八大代表肩负着全党8200多万名党员和4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重托。

    人们注意到,从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来自生产和工作一线代表比例逐步从22%提高到28.4%,到中央对十八大代表选举提出“两增两减”“一个提高”的新要求,党代表大会代表结构不断改善。

    人们注意到,在贵州,中央分配的代表名额被扩大5倍以上作为初步人选推荐名额;在吉林,从各推荐单位遴选上报173名推荐人选,到投票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再到最终选举产生37名代表,差额比例达18.9%……各地实行层层差额,逐级遴选的程序更加严格。

    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说:“十八大代表的选举工作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党内民主推进的深度。”

    党务运行:公开是最好的阳光

    中共山西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体会议闭幕之后,山西的首次党委新闻发布会引起关注。

    发布会上,人们了解到山西省委对当地“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规划建议中提出的未来5年让农村收入增长超过城市收入增长,及时回应了公众对解决城乡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的普遍关切。

    “我的第一次党委新闻发布经历让我体会到,党务新闻发布的内容其实并不空泛,它可以很具体,而且离老百姓很近。”时任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杨波这样回忆自己作为党委新闻发言人的体会。

    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前提。十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部门和单位通过不同形式让公众了解党务运行的状况,推进党务公开,使党员权利得到更多保障。

    “不知情何以参与和监督?知情权是党员民主权利中的重要部分,提供情况是党委会和党内职能部门的必须责任。”中央党校教授蔡霞说。

    十年中,党中央推进党务公开的举措更具体更实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提出“逐步推进党务公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公布党内信息,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办好党报党刊和党建网站”等一系列具体部署绘制成推进党务公开的“路线图”……

    十年中,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等对外界敞开大门,举办开放日活动,中央文献研究室开通官方网站,发表和披露重要文献……上下呼应的党务公开举措不断走进公众视线。

    十年中,党中央13个部门单位、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的新闻发言人全部“就位”,开始各种方式的新闻发布活动,大多数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党委也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正式在全国建立。

    十年中,各地农村把“两委”经费开支,发展党员和结对帮扶,以及各项惠农政策执行情况等一一“张榜公示”,村民随时阅览,基层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纳入党务公开范围。

    公开是最好的阳光。回首十年,党务公开不仅植入人们的观念,也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做法。

来源: 新华社  编辑: 王周梦昱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