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公式,改变了传统的设立测距雷达站体制
数学的威力有多大?国防科技大学理学院用实践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他们创造性地运用一个个公式、算法、方程,破解制约部队战斗力提升的现实问题,推动了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一个公式改变了一支部队的执勤模式
“雷达站为什么要建在偏远山区?”最初,当国防科大理学院数学教授提出这个问题时,不免让人觉得有点“太业余”了。
一般来说,担负测控任务的部队,运用的是“测距+测速”国际通用的测控方法,将雷达站建在大山中正是因为“测距”的需要。
“如果抛开测距,仅通过测速来定位不行吗?”不行。国际上早有结论:仅凭速度数据无法计算出飞行器的具体位置。
然而,该院数学教授却“异想天开”:如果能突破这一传统理论,不仅可以改变部队传统的测控方法,还能让官兵搬出偏远山区。
不久,部队送来一次导弹试验的测量参数,请他们帮助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当他们将几组测距、测速数据放到计算机中进行运算时,发现其中一个测距雷达并未测到应该测到的数据。
怎么办?数学教授们又想到了抛开测距定位的创新思路。于是,他们尝试性地将一个相应的测速参数替代这个测距参数,再算。奇迹出现了——得出了准确的弹道精度。
举一反三,他们将这一创新成果应用于一支测控部队,改变了传统雷达测控体制。如今,这支部队的测距雷达站全部搬出偏远山区,遂行测控任务时,官兵们只需用一台车载测速雷达到达指定地点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