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料图: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尔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 |
奥巴马对中国“大呼小叫”
对日本构成战略威胁的除中国外,还有俄罗斯,如何在战略以及战术上削弱这两个国家的战略力量,一直是美日努力的重点。在首尔“核峰会上”第一天,即传出奥巴马要与普京谈“削减核武器”的消息。“奥巴马将与普京讨论削减更多核武器”,26日,英国BBC与路透社都报道了奥巴马将在今年5月与普京会谈的内容。对于53个国家领导人参加的“核安全峰会”,外媒报道只是个引子,大篇幅铺陈的仍是两个字:朝鲜。
会议主题是“防止犯罪分子或武装集团获取核武器”,美国《时代》周刊说,“朝鲜并不是与会国,朝核问题也没被列入正式议程,但朝鲜将不断萦绕在与会各国领导人的头脑中”。2010年,奥巴马发起了“核峰会”,以打击“核恐怖主义威胁”,英国《每日电讯报》25日说,虽然朝鲜警告,峰会通过的任何涉及朝鲜核计划的文件都将被视为“宣战”,但朝鲜问题仍是领导人们私下双边会面的“必谈话题”。
奥巴马可能“交不上作业”,美国《洛杉矶时报》25日揭露说,“2010年峰会设定目标的80%已完成,但美国自己却没完成‘家庭作业’,两项核安全条约还在美国国会那里没被批准。”“朝鲜让奥巴马首尔之行毫无乐趣”,美国《华盛顿邮报》25日说,“奥巴马要向中俄领导人施压,使上吃奶劲影响朝鲜决策层”。路透社25日说,“伊朗核问题已让他焦头烂额,朝鲜的挑衅更雪上加霜”。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5表示,核峰会上最重要的谈话将发生在“中美元首间”。
“奥巴马催促中国‘拴住’朝鲜”,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先驱报》25日的标题是许多外媒对奥巴马冲中国“乱嚷嚷”的印象。路透社说,奥巴马“批评”中国拒绝在核问题“挑战”朝鲜。“他告诉中国对朝鲜‘勒紧缰绳’”,敦促中国使用影响力“驾驭”朝鲜,而不是对其核挑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奥巴马一脸严肃地警告朝鲜不要发射导弹,“威胁和挑衅只会什么也得不到”,英国BBC25日说。朝鲜如果不取消发射计划的话,将面临进一步制裁和孤立。朝鲜的“坏动作”不会受到“奖赏”。
在路透社看来,这位被国内指责憋出一肚子怒气的美国总统,发出了对中国“最尖厉的声音”。中国“惯坏”了朝鲜,“奖赏朝鲜的坏动作,对故意挑衅视而不见”,英国《卫报》引述奥巴马的话说,中国“没能使朝鲜的行为根本改变”,后者表示要在与中国领导人会面时“当面提起此事”。
奥巴马给中国“颜色”看的很快被咂摸出各种“味道”。路透社说,在大选年,奥巴马一直被共和党指责对中国“软弱无力”,此时,对中国“大声说话”被视为与伊朗、阿富汗以及巴基斯坦三年的“狼狈不堪”外交后,保证大选胜利的一张牌。
“在伊朗事件让朝鲜‘成为伴娘’之际,朝鲜的桀骜不驯增加了对奥巴马的压力”,《华盛顿邮报》表示,共和党“敲打”奥巴马没对伊朗下狠手,以至于当地局势的不确定性造成油价不断上涨。“这损害了奥巴马的支持率”。报道认为,美国对中国“强硬”,是因为对朝实在“黔驴技穷”。英国《经济学人》说,“金正日逝世后100天中,朝鲜通过一系列动作来巩固金正恩的地位,直到金日成诞辰一百周年上的火箭发射”,这让本来可能过去的危机突然“反扑”回来。
美国官员们私下发誓要“暂停粮食援助”,美国国防部也突然暂停在朝鲜寻找5000名朝鲜战争时的士兵尸骸。但对于朝鲜,美国确实没有更多的“驯服”工具:加大联合国制裁?与日韩的联合军演?“这都可能适得其反”,《华盛顿邮报》说,“转向朝鲜的主要资助国、盟友——中国,这是唯一选择”。
但从奥巴马的“气势汹汹”上没有看出他所称的对朝鲜的“战略耐心”,有的只是选举前的“急迫野心”。3月25日,在朝鲜人沉痛悼念金正日逝世100天的纪念日,奥巴马前往朝韩边境“展现美韩同盟决心”。“你们就像站在一条时间割裂带上。穿过50年看到一个失去50年的国家”,《时代》周刊说,面对2.8万驻韩美军的一部分,拿着望远镜远眺着朝鲜的奥巴马夸赞他们在捍卫“自由前线”。
“2002年,在将朝鲜划为‘邪恶轴心’几周后,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来到此地”,英国《每日电讯报》25日回顾道。“克林顿与里根也在总统任期内到访,前者将此地形容为‘地球上最可怕的地方’。”奥巴马选在“天安舰沉没两周年之际造访”,《洛杉矶时报》说,“这十分有象征意义,是对‘天安舰’号事件的纪念”。
“奥巴马的三八线游,让当地震起了冷战的回响”,路透社说,而冷战时的阴影却仍萦绕在这个因朝鲜问题而紧张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