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国防教育网>兵器图说>空军>

歼-7战机50年历程:7次改型 广泛出口第三世界

来源:中国航空报发布时间:2017-03-30 11:01 星期四

军博中的歼7Ⅰ(资料图)   

    歼7Ⅰ

  在沈阳飞机制造厂尚在试制歼7 飞机的时候,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恶化,国家领导人开始考虑把东北和沿海地区的国防工业逐步转移的内陆地区。第三机械工业部根据当时的战备要求,决定将歼7的生产和改型发展工作转由当时已经基本建成的成都飞机制造厂和刚刚开始建设的贵州飞机制造基地下属的飞机制造厂进行生产,其中成都飞机制造厂作为歼7飞机的第一复制厂,贵州飞机制造基地为歼7飞机的第二复制厂。并由沈阳飞机制造厂对两地进行技术支援。

  根据空军前期使用歼7的经验,歼7原型并不能完全满足作战需要,为此空军提出了对歼7飞机进行改进的要求。1968年,成都飞机制造厂接受了歼7改进改型的研制任务。1969年4月开始,成都飞机制造厂开始对歼7飞机进行改良设计,主要改良项目有6项:在飞机左侧增加一门30毫米机炮、机头进气锥由原来三级调节改为随飞行速度作无级自动调节、进气口的唇口半径由0.5毫米加大到2.0毫米、换装采用了高温涡轮和空心涡轮叶片的涡喷7乙型发动机增大推力、将座舱盖加高70毫米和扩大机翼整体油箱,简称“6改”。1970年4月12日,首架“6改”的歼7改良型试飞,共投产34架,被称为歼7Ⅰ型,后来又改称歼7A型。后来由于工艺发展的问题,认为“6改”的风险太高,1972年5月成都飞机制造厂决定先落实前三项改进,其余项目等工艺成熟后再加入生产型上。1973年6月“3改”歼7Ⅰ型试飞成功,1975年,歼7Ⅰ设计定型,由于该机并未完全达到空军要求,因此生产数量少,该型于1981年停产。

编辑:李思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