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队中有这么一支队伍,他们不像刑警,每天和犯罪分子面对面地斗智斗勇;不像交警,风吹日晒中时常与市民相伴;也不像消防官兵,直接面对血与火的考验。但,他们时刻准备着,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甘愿用热血和生命保护警卫对象的绝对安全。他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重大活动安保工作中的移动防护墙,他们便是公安警卫队伍。在这个岗位上,深圳市公安局警卫支队的童伟民,用26载警卫工作的恪尽职守,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用从警34年的热血谱写了一名人民警察对事业无限忠诚的情怀。
1992年小平南巡深圳,他是首长身边的钢铁长城
1990年1月,26岁的童伟民从深圳市公安局政工部门调入警卫处(现更名“警卫支队”)。从此,他扎根警卫业务部门,为公安警卫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心血。面对这个稍带神秘色彩的岗位,童伟民开始并太适应,但他凭借直面挑战、永不服输的信念,年轻的童伟民虚心学习,迅速成为公安警卫队伍中的业务骨干。两年后的一次警卫任务,更彻底让他一辈子都无法割舍这份工作。
1992年初,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深圳。当年的童伟民因高大朴实的形象、过硬的业务素质,被选中担任小平同志的随身警卫。童伟民告诉记者,当时自己被告知要参与此次警卫任务时,既兴奋又紧张。“那段时间,我通过各种方法,务求让自己身心都保持最佳的状态,以最饱满的精神来做好小平同志的警卫工作。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深圳人民对他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我们的警卫工作压力自然也是相当大的。”童伟民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作为首长身边移动的防护墙,如今不少关于南巡的老照片上,都能在小平同志身边发现童伟民那曾经年轻的、高度警惕的“娃娃脸”。正是那次任务,让初入警卫行列不久的童伟民,将忠诚、责任、奉献与荣光根植于自己的血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