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国防教育网>头条>

不负总书记嘱托 广东实践“四个全面”新征程上勇探路

来源:南方网发布时间:2017-03-07 17:29 星期二

  丁酉春来早。

  人民大会堂广东厅气氛庄严、热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人大代表们,带着全省人民的期待,会聚北京,共商发展大计。

  千里之外,南粤大地生机勃勃。富士康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项目在广州动工,中兴通讯河源生产研发培训基地、比亚迪汕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等项目在粤东西北开足马力……

  不负总书记嘱托,撸袖实干又一年。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在全党全国掀起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热潮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考察,对广东提出了“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殷切期望。

  新征程上勇探路。四年多来,1500多个日夜,广东广大干部群众时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和走在前列的担当,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步一个脚印,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

  (一)

  在夜空俯瞰地球,位于中国南海之滨的珠三角是世界上灯光最璀璨的区域之一。

  据统计,珠三角9市和香港、澳门的GDP总量在2015年就已经达到1.24万亿美元,超过西班牙,接近俄罗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已然跻身世界四大湾区。

  2016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512.05亿元,增长7.5%,经济总量连续28年稳居全国第一位。如果把广东当作一个单独的经济体,广东经济总量在全球约居第15位。

  四年多来,广东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跨越了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标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贡献着广东力量。

  改革发展,思想的力量一路引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已成为广东干部群众的共同遵循与自觉行动,照亮广东迈向全面小康的道路。

  攻坚克难,实干的力量铸就辉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广东责任在肩,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创新发展,广东让世界发现中国创造——

  “想再获一次诺贝尔奖吗?来广东吧!”不久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格拉布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村修二来到广东“寻梦”,以他们命名的科学家实验室先后在深圳成立。

  “东西南北中、创新到广东”。从“世界工厂”到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广东的漂亮转身让世界瞩目,更引来全球创新者。

  “国际上有声音认为现在已从‘Copy to China’(拷贝到中国)到‘Copy from China’(从中国拷贝)。这说明我们正在为世界发展贡献越来越多原创的东西。”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深有体会。

  2016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9857家,总量居全国第一,有效发明专利量连续7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5年保持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企业顶天立地,技术发明铺天盖地,广东不仅在地区生产总值支撑全国,结构调整也正在支撑全国。

  “广东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到了全国前列。”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瑞爱说。

  协调发展,广东再造发展强劲“引擎”——

  2013年以来,广东实施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昔日欠发达的粤东西北地区和内生动力愈发强劲的珠三角一起,共同成为发展的“双引擎”。

  中兴通讯在河源建起生产研发培训基地,比亚迪在汕尾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珠三角地区6个帮扶市对口帮扶粤东西北地区8市,三年来多,主导和协助引入产业项目累计达2062个,一大批高端项目向粤东西北集聚。

  绿色发展,广东扮靓美丽家园——

  2013年,广东全面开启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将我省建设成为森林生态体系完善、林业产业发达、林业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

  在陶瓷产业集聚的佛山南庄镇,因环境恶化一度绝迹的鹭鸟重返绿岛湖,引发游客惊叹。坚守生态底线,广东光是去年就淘汰钢铁落后和过剩产能307万吨、造纸落后产能9.658万吨,换来了青山绿水。

  开放发展,广东站上全球产业风口——

  美的集团收购德国机器人巨头库卡,全球关注。华为、美的、格力等一大批广东企业率先探路,在全球范围内逐步从产业链的参与者向主导者转变。

  “企业要加快全球化进程,布局面向未来的新产业。”全国人大代表、美的控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袁利群表示。

  共享发展,广东牢记共同富裕使命——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3年以来,广东全省7986名干部带着项目和资金驻村,为每户贫困户制定脱贫措施,着力精准扶贫。三年时间,2571个重点帮扶村、20.9万户相对贫困户、90.6万贫困人口实现精准脱贫。国务院扶贫办点赞广东经验为“中国亮点、世界模式”。

  打好精准扶贫的攻坚战,广东再发力。2016年,广东出台《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意见》,成功实现减贫50万相对贫困人口的目标。

  “这些年,山区老百姓的生活变好了,日子更有盼头了。”全国人大代表,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山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桂芳说。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广东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起冲刺。

  (二)

  大江奔流,唯改革者进。

  穿越30多年的风雨历程,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在南粤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广东奇迹”。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四年多前,深圳莲花山前振聋发聩的宣示,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航程。

  改革关头勇者胜。广东多项改革举措大刀阔斧推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决心的重要检验。“我们要让全世界的人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品质。”全国人大代表、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感觉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东的变化正在发生。

  作为较早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地区,广东率先出台《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及五大行动计划。

  如今,一份振奋人心的答卷摆在人们面前:截至2016年底,广东去产能任务全面完成,实现国有关停类“僵尸企业”市场出清2394户;2016年全省商品房去库存2197万平方米;全省国资监管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降成本成效明显,全年帮助企业减负超过2000亿元;补短板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全年完成软硬基础设施投资2665亿元……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轴,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先行先试,向市场要活力——

  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头号工程”,广东自贸试验区加快推进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体制改革,90%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实现备案管理。这一经验,全国推广。

  作为我国国资重地,广东连续三年将国有企业改革列为重点改革任务之首。“通过构筑多个上市平台,我们正在致力打造有可持续发展后劲的国际化企业集团。”全国人大代表、越秀集团董事长张招兴表示。

  100个审批环节,盖108个章,最快也需799个审批工作日……一张行政审批“万里长征图”,揭示以往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之难。而如今,在广州,从立项到验收完成主流程审批事项最快只需30个工作日。

  江门在全国率先实施企业“十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改革后,在江门开办企业仅需2个程序,耗时7个工作日。全国人大代表、江门市市长邓伟根表示,接下来将围绕如何简政放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的力量。

  “改革红利加速释放,为新常态下广东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活力和动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毛蕴诗说。

  广东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四年多以来,实有市场主体从488万户发展到854万户,据测算共新创造就业岗位1862万个。

  改革激活实体经济。“营改增”实施以来,广东全年减税达673亿元。“我们企业受惠于政府减税降费、对技术研发费用加计抵扣和加快出口退税的政策,全年减低成本9000万元。”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兼CEO李东生说。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改革走到今天,关键要把握住“全面”,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及协调性。

  广东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强大合力:

  ——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造力。每到周末,广州十三号剧院上演精彩的话剧,有时甚至一票难求。五年摸索,广州话剧艺术中心的“周末剧场”终于扭亏为盈。文化体制改革接连破题,凝聚起广东发展的精神文化力量。

  ——社会体制改革,让百姓收获实实在在的好处。连年关注山区医疗卫生问题的全国人大代表覃春辉得到好消息,广东将在2017年启动全省综合医改工作,实现21个地市分级诊疗制度全覆盖及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社会体制改革创新之举相继出台,既释放活力,又造福群众。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共建美丽广东。中山五桂山率先探索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成为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的“紧箍咒”。改革攻坚,广东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

  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正一步步转化为南粤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编辑:倪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