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参观连队后说,愿我们两国永远不兵刃相见——
逢敌亮剑、血战到底的血性传承至今
2005年5月12日,美国原国务卿基辛格在访华期间,想参观一个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连队,有人向他推荐了“杨根思连”。在连队荣誉室,认真听完介绍后,基辛格抚摸鲜红连旗沉思良久,并挥毫抒怀:愿我们两国永远不兵刃相见。
是什么打动了这位享誉政坛的外交家?又是什么让杨根思赢得曾经对手的尊重?
“是血性!杨根思打退敌人8次进攻后,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血性,至今仍被连队传承。”该旅一位领导感触地说,有血性才能赢得对手尊重。
很多观众对节目里一个镜头记忆犹新:上等兵李博文在演习中占领有利位置后,正瞄准卡口拦阻蓝军时,燃烧弹引燃草丛,火苗迅速烧到脚下。李博文并没有停止射击,而是镇定自若、沉着击发,命中蓝军后才匍匐转移,所穿作战靴已被高温软化,网友盛赞他是“新时期的邱少云”。
耐寒训练,把掺了冰块的凉水倾倒在脊背上;圆木训练,120公斤的圆木举在头顶高唱强军战歌……节目里,血性十足的画面不胜枚举。“他们是军营真正男子汉,必须点赞!”网友“铿锵幸福”在网上这样留言。
网友们为何亲切地称呼王金武为“暖男班长”——
“暖”是军人有品德的重要体现
在第四集《真正男子汉》山地连排进攻演习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孙文泽跨越铺着铁轨的深沟时不慎滑倒,右腿磕在对面水泥棱上,疼痛难忍。然而,看到后边的王宝强跌落,他却不顾自己,急切地靠过去察看王宝强的伤势。
一位网友看后,感动地在网上留言:“当时,孙文泽肯定比王宝强疼。但是孙文泽似乎把注意力用在了关心关爱战友身上。这让我看到了军人之间真挚的战友情,‘暖’是军人‘有品德’的重要体现。”
王金武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暖男”班长。他的暖,体现在点滴之间:训练时袁弘眼里进了沙子,细心帮他吹掉;水土不服的郭晓东拉肚子,跑前跑后陪他看病取药……对自己因“暖”而火,王金武有些诧异:“在部队里,这些都是身边经常发生、每个战友都会做的平常事。这么说,大家都是当之无愧的暖男!”
“部队的‘暖’其实一直都在,是代代相续的传统。”王金武感触地说,前年,他仰慕“杨根思连”的威名,主动申请从后勤单位调了进来。但由于基础弱,他几乎项项都垫底。谢添就是他那时的班长。
“你想当‘杨根思连’呱呱叫的兵,我就是你的磨刀石。”那一阵子,谢添总是利用休息时间给王金武补课。有时,组训一天下来,嗓子喊哑了,谢添就把动作要领画成形象直观的要图,然后手把手带着一遍遍练。拍摄《真正男子汉》时,5发子弹,王金武一出手就是49环。
在该旅,“暖”不仅体现在官兵之间的战友情,更体现在军民之间的鱼水情。“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这句响遍全国的口号,是该旅1988年率先提出的。扑火救林、抗旱保苗、抗洪抢险……近十年来,该旅参加的抢险救灾任务就数十次,多次被民政部、总政治部表彰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