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伟大旗帜下,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进行全面抗战,并迅速形成了两个抗日战场,即国民政府指挥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先后将其陆军30余个师团(占其陆军94%),海军第2、第3舰队(约占其海军兵力2/3),航空部队的18个中队(约占其航空部队60%),投入到中国战场,妄图在几个月内征服中国。然而日本军国主义打错了算盘。
中国军民同仇敌忾,以落后的武器抗击敌人,表现出了大无畏的民族气节。尽管势单力薄、物质匮乏,仍始终以血肉之躯筑成长城,屹立在反法西斯战场上。
1936年5月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中国仍巍然屹立着;
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中国仍巍然屹立着;
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中国仍巍然屹立着;
1939年9月德国侵占波兰,中国仍巍然屹立着;
1940年4月,丹麦败降;5月,挪威沦陷;接着,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相继沦亡。
但在亚洲,中国虽然失去了半壁河山,仍顽强地坚持抗战。
当年,目击中国抗战的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颇有远见地指出,“这种情况同拿破仑当年在俄国所遇到的日益加剧的困境相似”,日本虽然暂时胜利,但“绝不可能胜利结束战争”。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四年多时间里,中国人民实际上是单独抗击着日本在海外的全部军事力量,并且给予日本侵略军以巨大的打击。到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止,在中国军民的英勇抗击下,日军已伤亡44万余人,损失飞机785架,飞行员1000余人。惨重的损失,使日本国力大耗,无力再向中国发动战略性进攻,从此走向下坡路。
正如当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所称赞的那样,“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中国在近代落伍了,但在二战中抓住了机遇,率先高擎世界反法西斯的旗帜,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站在了历史前列,代表了世界历史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