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国防教育网>>热点
对人民高度负责
“东方之星” 号客轮翻沉事件救援行动综述

科学救援

——组织有序,优化决策,为生命增加希望

4日晚8时许,夜幕降临,一轮明月驱散几天的阴雨缠绵。

江面上,发动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两艘大型起吊船开始作业:钢缆从水下穿过船体,吊钩固定,船体翻转扶正,抽排水……

攻克难关,小心翼翼,稳步推进。经过不眠不休近24个小时的连续奋战,翻沉的“东方之星”整体浮出水面。

打开生命之门,除了靠争分夺秒、众志成城,更需要科学施救这把钥匙。

严密组织,有力指挥——

国务院成立由副总理马凯任总指挥的搜救指挥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地方搜救力量,有序施救,科学施救,精准施救。

设立前方指挥中心,保障现场搜救人员顺畅作业、迅速搜救。

科学分工,各负其责——

来自海军、海事等部门的潜水员负责按船体图纸摸排船舱;水面搜索由海事及武警部队负责;岸上搜救主要由武警和群众联合完成;空军直升机负责事发现场和下游江面的低空搜救……

在沉船顶部,一共3个小组同时潜水救援。一个潜水救援小组正常配置6人,其中一个潜水员、一个备用潜水员、一个人负责信号、一个人负责供氧的软管、一个人听电话、一个人指挥。但这次时间紧、任务重,每个小组配备了9人,确保万无一失。

科学救援,选配最强力量装备——

事发后24小时内,交通运输部门协调各类船艇共110多艘。上海打捞局、东海救助局挑选了具有丰富海事救助和打捞经验的24人精干救助力量,携带潜水救援设备赶赴现场。

海军工程大学、中船708所、大连海事大学、国家气象中心等单位的船舶制造、海工设备、气象水文专家也陆续赶到。

截至5日下午,共有7艘打捞船在现场工作,参与搜救的船艇达157艘,现场投入二维图像声呐2台套、侧扫声呐1台套、多波束设备1台套、水下电视2台套、潜水设备4台套。

为了给现场救援提供精准水文信息,湖北省启动水上搜救气象应急保障服务一级响应,监利水文站实时进行现场应急监测。沉船断面流量、平均流速、最大流速、水深、水温等信息,每隔半小时就会更新传递给一线救援指挥部。

来源: 解放军报  编辑: 蔡励敏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