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塑求真务实工作作风,让嘴上喊的变成实际做的
“一竿子插到底”,是帮基层还是不信任基层?“级级转发,层层加码”,是对下负责还是向下推责? 调查中发现,部分领导机关“恃才而多事”,机关习惯“添砖加瓦”、层层加码,结果导致“五多”一直减不下来。
一位指导员抱怨,各级机关一边喊着治理“五多”,一边又在制造“五多”,导致“五多”越治越多。在分析原因中感到,有的领导机关把“干好工作、干出特色”理解为将上级的指示要求层层加码,原本要求一个季度开展两次的教育变成一个月一次,原本要求半个月开展一次谈心变成一周一次,原本只要求党员学习的变成团员也要参加学习,等等。出发点是好的,但层层加码、层层提高标准,给基层带来的是不堪重负,最后必将导致形式主义和应付了事。更重要的是,个别领导机关担当不够,满足于通知发了、会议开了、检查到了,至于部队如何承受、实际效果如何,不关我事,无需更多考虑。有的为了体现重视、少挨批评,开会尽可能扩大范围、检查尽可能翻箱倒柜、指导尽可能查找问题;有的为了推脱责任,对上级文电不管有没有必要,一味全文转发,出现了很多“关于转发×××的通知的通知”。
政绩观不端正,只干中看不中用的事、劳民伤财的事,这些事多了,就连带出了“五多”。为此,他们要求抓工作、搞活动,必须坚持用战斗力标准这把尺子来衡量,充分考虑部队承受能力和基层官兵认可度,干该干的事、干有用的事,不能为图名挂号抓工作,不能为“吸引眼球”搞活动。整治“五多”,要树立逆向思维,敢于摘“稗果”,善于剪“旁枝”。集团军主要领导告诉记者,当前各级都在抓全军政工会精神学习贯彻,有机关人员建议,下步我们搞基层理论骨干培训,能不能采取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军师旅团四级联动,扩大声势、造成影响。对此,集团军政治部办公会进行了研究,大家一致认为4、5月份正值部队训练“黄金期”,不能分散部队抓训练的精力,理论骨干培训由集团军统一录制辅导录像、下发学习资料,各单位实际自行安排,以免影响部队训练计划落实。
运用立体管控手段,将“五多”拔根铲除
调查中,记者对这个集团军某旅年初以来的会议、文电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同2014年比较文电减少28%、会议减少35%、工作组减少22%。据此,是不是“五多”已经得到明显整治?
但是,基层官兵却有另一种说法。红头文件、传真电报和集中评比活动是减少了,但是电话、网络通知和网上活动却增加了。去年某旅接收文电减少了25%,但电话、网络通知却增加37%,部队参加网上征文、调研、评比等各类活动增加76%。有的明减暗增,表面看数量有压减,实际上以会议套会议、简单合并工作组。
治理“五多”需要综合施策,多处发力,形成立体封控态势,不再如割韭菜割了又长。一方面,常态倒查曝光。各级纪委定期到基层听取官兵意见,倒查“五多”问题,并通过局域网、内部报刊、板报橱窗等形式进行通报,接受群众监督,让“五多”原形毕露。另一方面,严格财经审计。完善经费预算支出管理法规,建立防范“五多”预算支出制度,规范收支类科目;准确核算机关运行经费,科学制定预算定额,严格控制“五多”产生的经费消耗;规范票据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超支超占行为审计和处理力度,对“五多”形成釜底抽薪的打压态势。最后加强多元管控。要求传真站、保密室、自动化站、会议控制中必须有值班首长审批才能发文电、搞保障,通告部队对电话、短信、邮件等形式的通知部队有权不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