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国防教育网>>热点
军报刊文披露遵义会议的一些历史细节

  他们一路相谈。路宽时一左一右谈,路窄时一前一后谈,走上大路,就两副担架并列前进躺着谈;行军谈,休息谈,宿营时住在一起仍然在谈。路上,他们认真分析了自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在苏区所发生的事情以及长征途中的情况,特别是导致广昌保卫战惨败的经验教训。王稼祥不无忧虑地对毛泽东说:“中国革命的道路不能再这样走下去了,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毛泽东对此也是心急如焚,他虽然失去了参与谋划军事的权力,却仍然不时地提出自己对行军路线的建议。

  后来,毛泽东的身体有所康复后,有时便不坐担架,到各个军团去看看。时隔40多年后,李德在他的《中国纪事》一书中作了这样的描述:毛泽东“不顾行军纪律”“一会儿呆在这个军团,一会儿呆在那个军团,目的无非是劝诱军团和师的指挥员和政委接受他的思想。”

  1934年12月11日,中央红军沿着湘江西岸越城岭、老山界进入湖南通道。12日,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军事紧急会议,讨论红军战略进军方向问题。毛泽东提出了放弃北上湘西与红2、红6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挺进,寻机开辟新的根据地的建议,得到了王稼祥和张闻天的同意和支持。通道会议以后,中央红军分左、右两路经通道进入贵州黎平县境。

  18日,在黎平县城,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继续讨论红军战略行动方向问题。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在通道会议上发表的意见,提出向遵义挺进的主张。同时,中革军委决定,军委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

  20日,军委纵队到达乌江边一个叫黄平的橘子园地里。此时的张闻天因身体不好也坐上了担架。橘园里,他和王稼祥头挨头躺在一起。王稼祥问张闻天:“也不知道这次转移,目标中央究竟定在什么地方?”张闻天叹了口气:“唉,没有个目标,但是这个仗这么打下去,肯定是不行的。”接着,他又说:“毛泽东同志打仗有办法,比我们都有办法。我们是领导不了了,还是请毛泽东同志出来吧。”张闻天这两句话,正好说到了王稼祥的心坎里。这个时候,红军已经开始按照毛泽东的意见进行战略行动,并且已经出现了转机。如果这个时候让毛泽东出来主事,应该顺理成章。

  橘园中担架上的谈话,使原来在黎平会议决定的在遵义地区召开会议又增添了一项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请毛泽东同志出来指挥,即要求进行人事上的变动。于是,遵义会议的核心内容就这么定下来了。

来源: 解放军报  编辑: 李思蓉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