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身教学砺精兵
清晨6点,太阳刚刚升起,装甲车辆已经整齐地停放在出发地线上,各车助教开始准备出发前的保障工作。
这时,连队技术员郑方园车上车下,忙个不停。笔者问身边一名战士:“郑班长家属来队一趟不容易,保障就不能换别人吗?”战士回答我: “能换是能换,可老郑那倔脾气,他能同意才怪呢!”
一个上午,车辆载员室里的学员换了12拨,郑方园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耐心细致、一丝不苟。课程结束后,郑方园喘着粗气从车里出来时,浸透全身的汗水混着满身的黄土已经让他的林地迷彩变成了荒漠迷彩。最后一拨学员向他致以谢意,而他们不会知道,郑方园来队探亲的妻子此时正在家里,等待着一大早就消失不见的丈夫。
在团队,披星戴月、加班加点是常有的工作节奏;满手油泥、满身尘土是常见的工作状态;夏日骄阳、冬日酷暑是必经的成长磨砺。
一次,眼看离演习开始只有两天时间,某型装甲车舷外机突然 “熄火”,导演部计划让这辆车退出演习——该型舷外机维修技术尚处在研究阶段,即便能修好,一旦演习时“旧伤复发”,不但会影响演习效果,还会造成 “水上停车”的危险。
面对困难,技术骨干姜修洪主动请缨,成立维修小组。向连队立下了“两天时间,不吃不喝也要修好装备”的军令状。他们就地展开攻关,一干就是一整天,晚上累了,就到演习场停放装备的帐篷里休息一会儿,醒来接着翻阅资料。终于在第二天上午,眼里布着血丝的姜修洪大叫一声:“我知道了!原来如此!”
演习当天,装甲车在该型舷外机的助推之下,化作水上蛟龙,与另外两辆装甲车以战斗队形冲向敌岸,随车学员根据导调信息,顺利完成各种战术动作。演习结束后,战士们将姜修洪高高抛起,导演部发来了 “教保先锋,能打硬仗”的表彰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