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性
2005年夏,“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在胶东半岛举行。
纵身跳入云海,时任“黄继光班”班长彭江林见不到一个战友。穿破云层后,彭江林发现,伞降区域附近的西桥子村清晰可见。来不及操纵降落伞方向了,彭江林从土坎上跌到玉米地里,左脚腕肿得有碗口粗。
一瘸一拐的彭江林,带着全班战士,突破“敌人”重重包围和阻截,成功破袭“敌”要害目标。
这一幕,感动了一同参演的异国军人。联演结束后,时任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亲手将一枚荣誉勋章挂在彭江林的胸前。
“闻战则喜,舍生忘死,是六连的传统,也是六连的血性。”田新说,无论是在演练场,还是在救灾现场,六连官兵用压倒一切困难的气魄,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2008年汶川大地震,25名六连官兵组成“敢死队”。在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他们翻越10多座高山,成功将被困“孤岛”6天6夜的13名伤员和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危险留给自己,安全让给别人。六连的官兵,用行动传承着老班长的精神。
2013年7月,伞训长刘杰在空中与战士胡家滨相撞,两伞交叉缠绕,两人快速坠向地面。危急时刻,刘杰拔出伞兵刀,将自己的3根伞绳割断,胡家滨成功脱险后,他才打开自己的备用伞,避免了一起重大训练事故。
过硬
2013年初,空降兵部队决定在某大型运输机上试训新型降落伞,六连挺身而出。
风险毋庸置疑:新型飞机、新型降落伞;无数据、无经验、无教材;单兵披挂系统重达数十公斤,人的身体能否承受冲击力?
这一切,要靠六连官兵用生命去探索。
了解飞机飞行参数和结构特点,咨询新型降落伞的技术指标,到图书室查找资料……伴随着一个个不眠之夜、一次次地面准备,几个月后,他们实现了成建制新型机、新型伞、新装备披挂武装跳伞。
这,是六连第N次拿下空降兵部队的第一。
1961年,从步兵改建为空降兵,他们仅用67天实现空降兵部队首次成建制连跳伞。
1990年,率先在空降兵部队完成某大型运输机和某新型伞三门四路跳伞任务。
……
10年来,六连探索的10多套训法、战法被空降兵部队推广。截至目前,六连荣立一等功4次、二等功11次、三等功19次,先后3次被空军授予荣誉称号,连续59年保持先进。
荣誉面前,六连没有止步。全连官兵叫响了“第一只是合格,过硬才是标准”的口号。
2013年6月,空降兵举行营作战单元立体封控演练,六连配合战车分队攻占“敌”军阵地。演习归来,“信息主导、联合致胜”的现代战争场景,引发了六连官兵思考:如何在信息化条件下打赢?“黄继光连”的旗帜如何在未来战场飘扬?
思路决定出路。六连打出一套“组合拳”:变考核尖子为考核班组,变按建制、专业训练为按战斗编组训练,变重视战术层次的合同训练为战役层次的联合训练……
3个月后,在内蒙古大草原进行的演练中,六连远程突袭,在多军兵种联合作战中成功夺占“敌”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