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救援前几天,地震救援出现了道路堵塞,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在地震最开始的时候,军方没有派出更多的直升机,运送救援物资和运送救援人员?有民间直升机提出了申请前往参与救援,不知道他们怎么才能得到批准,在什么阶段他们才能够参与救援?第二个问题,前几天邓普西访华的时候,是否谈及到2014年中国参与环太平洋演习事宜?中方有没有决定派什么舰艇前往参与演习?
杨宇军:关于这次抗震救灾中军队所动用有关装备问题,很多朋友十分关注。经向有关部门了解,这次芦山抗震救灾,我们坚持快速反应、就近用兵和专业用兵等原则,开展科学施救。第一时间派出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工程、医疗、运输、防疫等专业力量,出动了预警机、侦察机、遥感飞机、大型运输机和直升机,实施空中勘察、抢通损毁道路、开设野战医院,使用生命探测仪、透墙雷达和破拆工具等专业救援器材。这些专业救援力量和先进装备在执行灾情勘查、远程投送、人员转运、物资运输、道路抢通、人员搜索以及医疗救治等方面都发挥了突出作用,也极大地提高了抢险救灾成效。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面对这样的自然灾害,我们必须要从满足抢险救灾急需出发,合理确定兵力规模,这样才能确保救灾行动有力有序有效。比如,这次抗震救灾就是根据震区高山峡谷地形、救援作业面窄等实际情况来安排相关兵力的。
第二个问题,关于环太平洋演习问题,中美两国防务部门就此保持着沟通。
记者:我们注意到上个礼拜发布了国防白皮书,里面公布了陆军、海军、空军部队人数,另外还有两支为数不少的队伍就是武警和民兵,他们的数量在白皮书中没有公布。请问有没有可能在下一次或在什么样的时机公布这两支部队的人数?有没有一些考量的依据?
杨宇军:关于国防白皮书的军事透明度问题,我在上周专题发布会上已经回答了有关提问。至于提到的武警和民兵人数,以前已经在相关文件中公布过,比如武警人数在过去的国防白皮书中公布过,武警66万人。
记者:美国国务卿克里不久前结束对中国访问之后和日本外相举行记者会时就钓鱼岛问题表示,钓鱼岛目前在日本有效控制之下,美国对任何改变现状的单方面行动表示反对,中方对克里的表态有何评价?此外,刚才发言人也提到了美军参联会主席邓普西本周与房峰辉总参谋长举行会谈时,双方就钓鱼岛问题举行了会谈和探讨,能否透露一下双方就钓鱼岛问题交换了哪些意见?
杨宇军: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大家都是清楚的。我们希望美方在钓鱼岛问题上能够谨言慎行,以实际行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和中美关系大局。至于邓普西将军和房峰辉总参谋长会谈有关情况,他们两位领导人在会谈后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已经作了介绍。
记者:刚才提到“4·20”地震之后中国军队在这次救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请问这次救援与汶川地震救援相比有哪些新特点?另外问一下伤亡人员的数字?第二个问题,上周发布的国防白皮书中没有提及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问题,这一点和以前有一些差别,请问有何意义?
杨宇军:关于第一个问题,此次军队和武警部队参加四川省芦山抗震救灾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反应迅速。军队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指挥机制,军委总部立即作出部署,有关部队迅即投入救灾,全力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二是科学施救。注重使用专业力量和各种装备手段,在人员搜救、医疗救治、道路抢通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注重发挥空中力量优势,实施空中通信中继、兵力物资输送、灾区伤员转运,提高了救灾效率。三是协同高效。军地之间,总部与成都军区之间以及各个任务部队之间密切协调配合,确保了救灾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
汶川地震之后,我们认真总结梳理了抗震救灾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了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建设、应急预案制定、针对性演习演练等方面工作,全面提高抢险救灾能力。目前,我们已组建了9类5万人的国家级应急专业力量和4.5万人的省级应急专业力量。从这次芦山抗震救灾情况看,部队抢险救灾的科学用兵水平、专业化水平、信息化水平均有明显提高。可以说,这次芦山抗震救灾对部队抢险救灾能力也是一个检验。俗话说,打一仗,进一步。通过芦山抗震救灾这场硬仗,我们将会继续加强和改进相关工作,不断提高遂行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