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胡蓉)今天是“学雷锋纪念日”。1963年的今天,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学雷锋”热潮由此肇始,至今已有50年之久。

CFP供图
然而,不知从几时起,“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的戏语也开始在坊间流传,这句话反映的是当下学雷锋形式主义的严重性:在学雷锋纪念日这一天,平时不让摆摊的大街多了许多义务服务点,道路被清扫了好几次、孤寡老人被一天洗好几次脚……
一方面,社会在大力提倡雷锋精神,另一方面,学雷锋的行动却在形式化和庸俗化。新一届中央政治局提出“切忌搞形式主义”,显然“学雷锋”活动中的形式主义也该清除。只有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悖谬,“学习雷锋精神”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雷锋精神为什么会被形式化、庸俗化?不得不说与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有很大关系。雷锋是上个世纪60年代出现的英雄人物,其精神特质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只讲奉献,不谈索取……这些可贵精神曾经激励了无数人。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人们开始遵循公平竞争、等价交换、按劳取酬、奖勤罚懒等交易原则,两者间差异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