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信息网络夜间开设。 郭敏杰摄
据解放军报(记者魏兵、特约记者李强)报道:“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900多年前,苏东坡慨然一叹,抒发了古人对遥远信息的追想。苏子如无恙,当惊世界殊。2012年6月19日15时46分,中国第一封太空电子邮件,穿过我军信息战士架起的天地数据“虹桥”,飞达“天宫一号”。
这一天,来之不易。在总参信息化部,记者看到1931年红军缴获的一部只能收报、不能发报的电台模型,功率只有15瓦。“我是黄河”“我是长江”……此后几十年,这曾是我军通信兵最常用的电台呼号。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我军才开始了指挥自动化建设。当海湾战争惊涛拍岸,官兵们忽然发现:中国军队,是多么需要一条条“数字江河”。
“数字江河”,发源涓滴,九曲回肠。10年前,东海演兵,“中军帐”里摆放着各军兵种不同体制的10多种指挥终端,近在咫尺却不能联通,参谋人员只能冒雨站在门外,相互喊话传递信息……
10年后,还是在这片海域,三军演兵,一体化指挥平台上,上万组联合作战数据实时融合,海、空、潜打击指令一体分发,空中战机、海上战舰、陆地战车联袂上演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精彩活剧。依托纵横奔流的“数字江河”,中国军队“网聚三军”梦想成真。